9月17日廣州報道由環境保護部和衛生部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國家環境與健康論壇”今日在廣州召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他指出,重視環境與健康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人民群眾的必然要求,關注人體健康應成為環境保護的一項核心工作。
吳曉青說,環境與健康問題嚴重威脅著公眾的生命安全,保護環境、保障健康成為人民群眾最緊迫的需求。近年來,環境保護部主要從以下5個方面著手推進和落實環境與健康工作:一是加大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的實施力度。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國地表水中化學需氧量年平均濃度呈逐年下降趨勢,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優良天數比例逐年提高。二是開展重點流域、城市大氣、農村土壤環境綜合整治,投入5億多元用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600個環境問題突出的村莊得到治理。三是加大環境監測基礎能力建設力度。近兩年,環境保護部在監測能力建設上投資超過150億元。四是開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全國污染源普查。到2008年年底,共采集土壤和農作物等樣品78940個,完成了78852個樣品的分析測試,獲得近300萬個有效調查數據。五是積極推進《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劃(2007~2015)》,啟動了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重金屬污染對人群健康損害狀況調查工作,進一步完善空氣質量評價標準體系,完成《中國環境與健康戰略研究》,為更新2015年后《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劃》奠定了工作基礎。
吳曉青強調,著力解決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環境問題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今后環境保護部將著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采取綜合措施確保實現污染物減排目標,完善污染防治監管和保障體系。二是積極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抓緊制定《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對重金屬污染防治執行大檢查活動,編制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對落實防治專項資金和加強危害及衛生防護科普宣傳等做出具體部署。三是開展重點區域、重點流域的環境與健康專項調查,摸清底數,逐步啟動有關條例、法規和標準的制定工作,嘗試建立環境與健康綜合監測體系。四是構筑環境健康損害的預防、預警、應急體系,不斷提高防范重大環境與健康風險水平。五是加強環境與健康研究工作,為提高環境管理水平提供科技支撐。六是加強科普教育和新聞宣傳,讓廣大群眾既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危害,又認識到其可防可控可治,增強自我防護意識。記者 黃慧誠 見習記者 鄧慧玲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