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路燈如何解決目前尚存在的爭議問題,在深刻理解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應用成為各方共同關注的問題。浙江海威半導體照明有限公司總經理曹若楊先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曹若楊先生表示,初步估計,2011年LED路燈的市場容量在50~80億。
從技術方面來看已經沒有太多問題,對于一般企業來講主要困難在于芯片封裝等技術路線的選擇和判斷,當然這也不會產生太大影響。電源驅動、配光、散熱等方面,現在的技術已經成熟了,這些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實際上,電源的壽命做到2~3萬小時是沒有問題的,好點的可以做到5萬小時,假如光源壽命可以做到10萬小時,用很好的驅動電源也就5年換一次,站在用戶的角度也是可以接受的。
封裝方面目前并沒有統一的標準,有的是單顆封裝,有的是集成封裝,單顆封裝相對簡單,集成封裝相對復雜,成本高,配光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會存在問題。斑馬紋現象的出現主要還是配光問題,基于光源和配光的設計應不斷完善。
目前LED路燈的平均光效水平達到75~95lm/W,發改委要求是85 lm/W,已經很高了,用國外的芯片也可以做到。傳統鈉燈整燈的光效也就50~60 lm/W,肯定做不到90 lm/W這樣的效率,從這個角度講,LED路燈的節能優勢已經凸顯。
要成功深入市場應用關鍵在于開發合適性價比的燈,即經濟適用型燈,代表主流市場的需求。
關于照度與亮度的評價標準問題,一些專家提出的更應該采用亮度而非照度的評價標準,這完全是站在學術的角度,追求一種理想的狀態,但是真實情況是,不止一般企業很難具備亮度測量的條件,即使一些路燈管理處也很難具備這樣的條件。將來在這方面有可能會實現突破,但是現在用亮度做標準還不太現實,還需要相關的檢測設備和檢測手段的配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