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是農業大省,平原面積廣大,平原林業在全省林業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平原林改過程中,河南因地制宜,細化工作內容,針對不同類型農村土地,采取不同的改革辦法,努力探索平原林改的多種模式。
均分到戶,保障群眾權益。河南采取了“林地林木均分”的辦法,對農村集體林地和責任田內小網格林網、農林間作實行“樹隨地走,誰造誰有”,確保每個村民都平等地享有集體林地使用權。由于人多地少,造成林權證上界址難以確定、四至無法標明、附圖無法勾繪。為此,許多地方采取了聯戶發證的辦法,即由多戶承包者共同推舉出一人,代表大家領取林權證。聯戶發證堅持群眾自愿的原則,提交所有承包人簽字的“聯戶發證申請書”,所發林權證后須附各承包人承包的面積、數量等。
集約經營,適度規模發展。河南省對平原地區“四荒”、“四旁”地和大網格農田林網主要采取公開拍賣、招標、承包等方式,將林地使用權轉讓給造林大戶、造林公司開展適度規模經營,按規劃進行造林,有力地推動了全省平原防護林體系建設。近兩年來,全省共營造農田防護林折算面積204萬畝,農田防護林體系控制面積達8500萬畝。
落實責任,破解管護難題。平原地區道路四通八達,農事活動頻繁,樹木多在道路兩旁,管護難度較大。針對這種情況,河南探索出一系列切實有效的管護辦法。一是大戶經營,林木收益共享。采取組建專業防護隊伍進行管護,按管護面積和管護成效確定管護費用,護林員與造林戶簽訂協議,以“工資+林木采伐收益分成”取得收益。二是聯戶聯防,管護連利連責。采取“樹隨地走、誰造誰有”造林形式的農戶,分別以村或路段為單位,每戶出一名護林責任人,輪流管護。三是復合經營,委托他人管護。被租賃戶與經營者簽訂合同,由經營者在發展林下經濟的同時承擔管護責任。
搞活流轉,鼓勵多種經營。為推動林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河南平原地區以創新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為重點,探索出三種土地流轉形式。一是置換土地,返租倒包。對規劃區內不愿種樹的農戶,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村組從機動地中劃出地塊,將其林地兌換過來,然后轉包給愿意種樹的大戶;或以適當的價格統一租賃過來,再向大戶發包。二是回攏產權,集中發包。對產權不屬于村集體,過去由于疏于管理被群眾開荒利用的溝河、渠堤及四荒宜林地,統一收回產權,對外集中發包。三是界定產權,公開發包。對農田林網,堅持先修路后栽樹,路修成后,進行公開發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