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2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和中國經濟網聯合舉辦“2011年經濟預測發布與2001至2010十大經濟新聞經濟人物揭曉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劉秀麗教授發布了對2011年分行業一次化石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測算數據。點擊進入相關專題
以下為劉秀麗講話全文: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好!下面我代表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2011年我國分行業一次化石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測算結果。排放總量約為7457.9百萬噸,增速約5.9%,其中來源于煤炭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5636.3百萬噸,來源于石油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1478.5百萬噸,來源于天然氣消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343.1百萬噸。
分行業來看,2011年我國各行業一次化石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量排在前五位的產業部門及占比分別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37.18%;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24.68%;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7.51%;化學工業,7.37%;非金屬礦物制品業,6.45%。分能源類型來看,2011年我國各行業因煤炭消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排在前五位的產業部門及占比分別是: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48.64%;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9.76%;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9.41%;非金屬礦物制品業,8.20%;化學工業,6.16%。
因原油消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排在前五位的產業部門有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業等等。因天然氣消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排在前五位的產業部門及占比分別是:化學工業,25.1%;生活消費,占比20.9%,石油天然氣開采,12.8%等等。
我們測算的主要依據,第一個是經濟增長,從歷史數據來看,經濟增長是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GDP實際增長1%將使能源消費增長0.54左右,預計2011年我國GDP名義增速為9.8%。第二個依據是我國各類一次能源消費結構,從1980年以來,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消費占比70%左右,可再生能源占比偏低,到2010年占比都低于10%,預計2011年煤炭消費占比為69%,可再生能源占比為10%。第三個依據是能源在產業間的消費結構。1990年以來,第二產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我國正處于重化工業加速發展階段,預計2011年第二產業增速11%,預計能源消費量增加6%左右。
其他測算依據是:高耗能產品(火電、鋼、電解鋁、水泥等)能耗水平的降低。2008年我國供電煤耗約為361克/千瓦時,相對2000年下降了10%,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供電標準煤耗為349克/千瓦時,比國際先進水平高出14%。預計2011年我國供電煤耗約為345克/千瓦時。
其次是我國制定的節能減排規劃目標以及正在大力推行的各項節能減排政策。中國承諾在2020年之前將碳排放降低40%-45%。2011年我國將實施有利于節能減排的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政策。如支持全面推廣節能汽車和加大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力度,繼續實施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
根據我們的測算結果,提出的政策建議是:第一,優先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行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有效促進節能減排。第二加快淘汰發電、石油、鋼鐵、水泥等落后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設備。第三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提高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第三是提高森林的碳匯能力。謝謝!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