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國際非政府組織——氣候組織在氣候領袖峰會中國日上正式發布了第三份清潔能源報告——《中國清潔革命報告III: 城市》。本次報告是繼2008年、2009年兩份《中國清潔革命》報告之后,氣候組織發布的一份以城市低碳發展為主題的綜合報告。
報告通過大量的專家、業內人士的采訪與討論,從中國城市低碳發展的動力、發展基礎、路徑、重點發展領域以及挑戰展開分析,以第三方的權威角度客觀觀察與分析了中國各省市低碳發展的不同路徑嘗試及其進程。同時,報告也借鑒了國際低碳城市發展的經驗,并對中國城市下一步低碳發展提出了建議。
報告顯示,受城市氣候安全、減排責任、經濟轉型等內因驅動,以及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談判和行動、國內政府對低碳經濟理念的認同、企業低碳解決方案的推廣及學術機構“低碳城市項目”的研究實踐等外部因素影響,2008年初,從一些地方城市的自愿發端開始,中國城市紛紛選擇低碳發展,并從城市自身的基礎和優勢出發,進行了不同路徑的嘗試和思考。在此過程中,出現了以保定、德州、南昌為代表的從低碳產業發端的“碳益”城市;以杭州、成都、無錫為代表的城市低碳發展綜合規劃;以廈門為代表的注重城市空間的低碳規劃;以天津為代表的城市全面應對氣候變化思考。
盡管如此,報告認為,中國城市的低碳發展之路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中國城市低碳發展仍然面臨著如下挑戰:數據基礎薄弱、 體制障礙和政策整合制約,以及城市管理者的知識和經驗有待提高。
對此,報告以倫敦、芝加哥、墨爾本、斯德哥爾摩、柏林、西雅圖、紐約、首爾等國際城市為代表,通過對這些城市低碳發展路線圖、愿景、目標的分析和展示,結合中國城市低碳發展現狀,為未來中國城市的低碳發展提出了建議:首先,從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入手,確立明確目標;同時,將低碳發展和具有競爭性的產業發展結合起來;此外,應探索執行機制及低碳投融資機制創新;最后,應積極參與國際和國內低碳合作,交流經驗并獲取智力或財力支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