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還在繼續,爭奪也還在暗戰。無論如何,這場“十城萬盞”的市場大蛋糕是十分誘人的,爭搶也注定會是激烈的。
觀察思考
“投資+本土化”策略
外資巨頭巧妙布局中國
從三大巨頭的“造城運動”中,我們很明顯地發現一種現象,即“項目投資化”和“資源本土化”策略的運作。
項目投資化,是指外資企業除了對目標項目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外,還提供巨大的資金支持,甚至和當地政府共同投資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和滿足城市照明的需求。最后實現的收益由雙方或多方分享。這對當地政府或實施單位而言,絕對是占了“便宜”——既解決了資金問題,又推進了綠色照明計劃的實施。而外資企業則可以借助這一合資公司獨攬這一市政項目。
資源本土化,則指在當地投資和合資建立一個新的工廠,實現各個地方分而治之的目標。外資企業輸入技術和人才,合資公司則借助本土資源化進行項目運作,這樣,既可以為當地帶來投資,又能為當地居民創造就業機會,更重要的是,未來的合資公司的稅收又可以進入當地的財政收入當中,一舉多得。
可以說,這是爭奪市政項目的最佳途徑,也是當地政府最希望看到的多贏局面。所以,這恰恰又是外資企業相對于中國本土企業的絕大優勢所在,而且能為他們在中國市場巧妙布局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利的時機和環境。比如,飛利浦照明在天津成立的生態城合資公司、GE與浙江中企的合資等等,或者未來在武漢、大連、南昌、深圳等地設立合資LED照明工廠。
少數幾家有實力的中國LED照明企業也已經走出了這一步,比如東莞勤上在河南等地合資建立LED照明生產基地,中山某太陽能科技公司在江西南昌、新余、成都等地也相繼建立制造工廠,運行“投資辦廠+資源本土化”策略,推動LED照明產業在中國的宏大構想。
因此,可以大膽地預測,半導體照明企業,尤其是以LED戶外照明市場為主要目標市場的照明企業,未來要實現LED照明產業的規?;?,單憑產品單一的競爭策略還遠遠不夠,需要的是“技術+資金+產品+資源+人才”的全面整合。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