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龍源電力執行董事、總經理謝長軍表示2010年公司盈利將翻番,資本市場對于風電也不再像往年。
國內一位知名基金經理說,“風電看起來很賺錢,但龍源風電從上市以來就很少有基金經理在這只股票上掙過錢,傷了很多基金經理的心。”截至2011年1月28日,龍源電力港股報收7.02港元,上市一年來其股價下挫了14%。
■ 分析
政策變調 風電進入暮年?
除了并網問題,在經歷了5年的成倍增長后,未來風電能否保持快速增長以及國內的風電政策似乎也都“變了口風”。
近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風電、太陽能發電目前還面臨上網問題,以及生物質發電還要解決原料收集等問題相比,我國的水電開發已經具備了完備的系統,水電具有加快建設的條件。”
“十二五”期間中國每年的水電新增裝機將達到2000萬千瓦左右。
這是否意味著,風電已進入暮年?
史立山說,“風電運行不穩定,不能作為電網的主要支持力量,只能是適當參與電網調峰。”這表明風電只能在電網中充當配角。
目前的共識是,水電和核電的發電成本要明顯優于風電,且水電、核電運行穩定。
瑞信去年12月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國內風電、火電、水電、天然氣、核電這五類電力供應結構中,其總發電成本分別為418元/兆瓦時、354元/兆瓦時、296元/兆瓦時、616元/兆瓦時、220元/兆瓦時,水電和核電的成本優勢十分明顯。
但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對風電的發展依然樂觀,他認為要實現中國政府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到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5%的承諾,意味著到2020年風電的裝機容量應該達到2億千瓦左右。
以目前國內風電裝機容量才4000萬千瓦出頭計算,在未來十年,平均每年新增的風電裝機容量應該能達到2000萬千瓦左右。但即便2011年新增裝機達到2000萬千瓦,2011年風電裝機的增速也僅為50%左右,今后每年隨著基數的增加,增速也將遞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