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定寰認為,各種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是最穩定,對自然資源消耗也是最低的。從長遠看,國內市場缺失終究將限制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光伏產業正在對技術研發等方面進行投資,從而為將來的國內應用做準備,但必須要有穩定的政策保證這些投資可以獲得相應的回報。
目前,國內光伏發電成本仍在1元以上,其經濟性仍難以體現。政府采取財政補貼方式加大“金太陽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實施力度,將有利于未來兩年國內光伏市場的開拓。
第二,盡快制定國內光伏產業統一標準,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協助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國內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光伏產業國家行業標準和檢測機構,國外光伏產品進入我國市場,不需要進行任何機構的監測,但我國光伏產品進入歐美市場卻要經過嚴格的監測,并取得認證資格,導致我國光伏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明顯降低。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主任趙玉文認為,認證不僅是規范行業,還可以起到保護國內公平市場競爭環境的作用。
第三,光伏企業應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高核心競爭水平,實現產品賣點和成本優勢的雙重回報。
在過去10年里,美國崛起的光伏企業只有15到20家,但每家都有獨特的技術。國內隨著光伏產業技術門檻地不斷降低,有上百家光伏企業一擁而上,但由于大都集中在產業鏈門檻最低的封裝環節,重復建設現象突出,企業普遍缺乏核心競爭力,容易受原材料、市場價格等外在因素影響,抵御風險能力較差。
業內人士呼吁,國內光伏企業要集中力量在利潤最高的技術核心層面下工夫,構建充滿活力的產業創新體系,重視產品、技術、人才、經營、融資的有效創新,企業之間要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確保我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