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南通—連云港”區域——國際與農村,誰主沉浮?
江蘇蘇中區域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定數量的太陽能企業集聚,而且有一部分企業具有像國外資本背景的大企業,包括元升集團、太陽雨等在內的大型太陽能企業,為整個太陽能光熱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但在進一步整合資源,積極培育產業開發中心方面還是做得很勉強,而且很多配件也還是需要從外地拿進,一般不進行本地化加工生產,尤其是對外產品出口方面做得不是規模化,同時在引進世界上其他國家技術方面很是欠缺。
在太陽能家電下鄉過程中,又加速了該地區一批二三線企業退出市場的進程,在這個過程中,大企業卻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大型的、有實力的企業在家電下鄉的過程中,更多的時候扮演的是一個行業先行者的角色,其實質是推廣本公司太陽能的消費概念、普及消費知識、培育自己的消費市場,這樣很多小企業就更無法立足于國內市場,尤其是農村市場。
很多中小企業家反映,“農村的市場已經被搶占完了,要做就最好打通國外。”
.jpg)
江蘇某區的一個太陽能配件加工區
山東“臨沂—濟南—德州”區域——生意就像蛋糕,不做外層永遠就那么大
山東區域的最具典型代表的皇明,這一地區大型企業較多,實力較強,一般會有內部的消化研發機構。但是該區內部的整合、銷售模式等發育遲緩,往往被其他區域占領先機。
皇明正快速實現它的三建模式,主要用于提升終端數量和形象,在此之后,將于其他品牌專營店在終端形象上拉開差距。筆者認為,知名品牌終端店面形象的提升和傳統熱水器產品的利潤走低相悖,在改變如今太陽能行業由于部分企業虛假宣傳等原因造成的魚龍混雜的局面比較困難,中小企業亦沒有這樣自我宣傳的能力,所以獲勝的還是較大的企業。
山東地區熱水工程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不論是在工程勘察設計還是在施工方面,中小企業普遍叫苦,房地產調控政策同時影響了太陽能光熱工程在城市的拓展,該區二線品牌一般靠大促銷、價格戰掙扎維持。同樣受累的是中小企業,在瀕臨倒閉的困境前,還沒有一個有效手段。
.jpg)
山東某平原地區新建的一些太陽能加工示范區
三地一致的問題,“沒有研發能力該何去何從?”
太陽能企業一定要搶占市場,縮短產品的研發生產周期。如果沒有研發能力,要么等待破產,或者尋找新的突破,比如走國際市場。家電下鄉加速了洗牌時代的到來。太陽能行業洗牌是一個必須經過的過程,家電下鄉只是個加速器。目前只是一個階段,而產業的真正整合與升級尚需時日,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展開,屆時洗掉的不僅僅是小企業,一些所謂的大企業,也將會出現在淘汰的名單當中。這源于目前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太浮躁。
90年代彩電的幾次大洗牌,我們依然清晰如故。從“家電下鄉”到“彩電到國際”,帶給我們中小太陽能企業最大的財富或許源于此。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