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 四川省涼山州大熊貓保護區周邊社區微水電建設項目啟動儀式在涼山州越西縣舉行。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項目執行副總監凌林透露,今年內,該基金會將在涼山州申果莊省級大熊貓保護區周邊社區資助建立60臺微水電站,明年還將有另外60臺微水電站建成使用。項目的實施,將有利于大熊貓棲息地周邊社區減少薪柴的使用,保護大熊貓棲息地,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據了解,微水電項目是一個新興的模式,它以農戶為單位,建設功率為3至5千瓦的微型水電站,電站產生的電能將替代薪柴,用來照明、取暖、做飯、煮豬食等,從而逐步降低農戶對森林薪柴的依賴性,達到保護環境和節約能源的目的。
與此同時,國際碳交易認證機構將對農戶每年用微水電替代的不可再生薪柴資源進行評估、認證,并根據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的規定和方法,計算通過微水電項目減少的碳排放量,把減少的碳排放量投放到國際市場,由需要減排的企業或政府購買這部分碳排放指標,最后再把銷售這部分碳排放指標所得的收益用來維護微水電或進一步開發微水電,擴大項目范圍,加大減排量,達到可持續利用、發展的目的。
據悉,這是四川省范圍內第二批建設的微水電項目。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會就資助越西申果莊自然保護區周邊社區購買安裝了7套微水電設備,共21戶農戶受益。通過后期調查,相較于傳統的生活方式,使用微水電的農戶大量減少了薪柴消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