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不是一種漂亮概念的游戲,而是一種有榜樣作用的實踐活動。碳排放交易平臺是一個可行的措施,會有具環保意識的公眾意愿購買。
打造“綠色世博”又出新招。據估計,世博開展期間會產生900萬噸碳排放。其中,世博會將通過節能減排技術自行承擔150萬噸碳排放,其余750萬噸碳排放,將通過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打造的自愿減排交易機制和交易平臺,開放給全球公眾,自行支付購買。
公眾可自愿購買碳排放
8月4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對外宣布,已正式啟動“綠色世博”自愿減排交易機制和交易平臺的構建,準備在世博會會展期間,由各國參觀者通過這個平臺來購買支付自己行程中的碳排放,實現自愿減排。
所謂購買碳排放,實質是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一方通過支付另一方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目前,我國的碳排放權交易的主要類型是CDM(清潔發展機制),大多限于企業與企業之間。由于發達國家在本國減排溫室氣體的成本是發展中國家的幾倍甚至幾十倍,《京都議定書》引入了CDM。承擔減排額度的發達國家可以通過資金援助和技術轉讓的方式,在沒有確定減排指標的發展中國家實施環保項目,通過購買經認證后的預期減排量來抵消發達國家自身的排放量。個人購買碳排放,“在國內還是比較創新的。”綠色和平組織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李雁說。
據上海世博局的預計,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會會展期間,上海將接待約7000萬人次前來參會的游客,同時產生900萬噸的碳排放。其中,世博會將通過節能減排技術自行承擔150萬噸的碳排放,其余750萬噸碳排放將通過公眾自行購買。不過,上海世博局宣傳部有關人員告訴記者,900萬噸只是一個初步的估算值,這一數據可能還會有變化,今后會有更精確的數據發布。
“上海世博會要辦成低能耗、低排放的綠色盛會,我們將全力打造一個面向國際的自愿減排系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林健表示。
據記者了解,該機制主要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主導,最終將以網站形式面向全球參與者,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試運行,在明年5月1日世博會開始時正式啟動,在這半年時間內將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公眾可登錄這個網站,以電子支付方式購買。這些都是自愿減排,具體不定價,價格也是自愿,整體是公益性的。”林健說。至于所集得的資金,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將用來購買碳排放權,平抑世博期間的碳排放,達到全球范圍內的碳排放數量的平衡。而從長期來看,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希望更多宣傳減少碳排放的意識,并且最終形成一個相關的碳排放基金。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陸小姐告訴記者,自愿減排機制和平臺尚未完全建成,“目前進程已過半。”
需要公眾意識自覺
“碳排放交易不是一種漂亮概念的游戲,而是一種有榜樣作用的實踐活動。碳排放交易平臺是一個可行的措施,會有具環保意識的公眾愿意購買。”日本愛知世博會環境工程顧問尼克.勒克曼對交易平臺表示贊賞,“公眾購買碳排放在發達國家是有先例的,不過這需要公眾有相當的意識自覺。”
“發動公眾參與減排,這在意識上是一件好事。”李雁說。在她的理解中,公眾自主購買碳排放,意味著在自己生活中作出減排承諾,在別的地方抵消掉相應的排放量。比如購買了一噸碳排放,就在個人生活中節約能耗,減排一噸二氧化碳。“如果公眾意識到節約一度電,或是少用一升汽油,能帶來減排的效果,這是很好的事情。當然,現在并沒有很多的公眾意識到這一點。我認為認領排放的這種設計能夠驅動公眾減排,有激勵作用。但,公眾參與能在多大程度上減排,還很難說。”
在李雁看來,世博會減排的“大頭”,還是要在提高能效上做文章,譬如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幅度地提高場館能效,以及綠色出行等等。“提高能效應該是決策者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事情?,F在已有不少城市在思考低碳城市的話題,有些地方已開始試點。建設低碳城市對上海等發達城市來說,都是很好的機遇,可以搶占新的產業制高點。這需要決策者的決心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