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是環境、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典型代表。我國目前已有76個城市(區)被授予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稱號。日前,本報記者就網友關心的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創建工作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
主持人:現在,很多地方都提出要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中國經濟網的一些網友非常想了解我國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創建工作的歷程,請您給網友們介紹一下。
張力軍: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是原國家環保局根據《國家環境保護“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提出的,在已具備全國衛生城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和環保投資達到一定標準的基礎上才能有條件創建。
1996年7月3日,在第四次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原國家環保局授予張家港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稱號,標志著我國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工作正式起步。14年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逐步增加。截至目前,全國共有72個城市(區)被授予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稱號,宜昌、佛山、臨安、淮安成為環保部命名的首批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
主持人:這些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是否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張力軍:已被授予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稱號的既有天津、沈陽等傳統工業城市,也有青島、桂林等旅游城市;既有大慶、東營等資源型城市,也有深圳、珠海等特區城市;既有宜昌、成都等中西部地區城市,也有無錫、江陰等東部地區城市。“藍天、碧水、綠地、寧靜、潔凈”已成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重要標志,形成了全國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
主持人:我們也了解到,目前不少地區已把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創建工作作為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抓手。
張力軍:是這樣的。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使許多地方政府提高了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和重視,促進解決了一批影響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例如,沈陽市通過創建拔掉了市區3200多根煙囪,摘掉了重污染城市的帽子。更令人高興的是,創建工作使許多地方政府樹立起了環境優先的發展理念,建立起了以環境優化經濟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使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進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許多城市通過“退二進三”,優化了產業布局;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優化調整了產業結構;通過嚴格環境準入,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例如,佛山市在創模過程中,關閉淘汰了落后產能,使陶瓷產業升級換代,培育發展起了陶都總部經濟。
主持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對我國城市環境保護貢獻表現在哪兒?
張力軍:我們來看這樣一組數據:2008年,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水環境功能區(城區)水質達標率比全國城市的平均水平高4.96個百分點;空氣質量優良率比全國城市平均水平高30.99個百分點;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比全國城市的平均水平高出3.58個百分點;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分別比全國城市的平均水平高出3.14和20.58個百分點;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則分別高出28.92和25.77個百分點;2008年,全國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滿意率平均值為78%,高出全國城市平均值16.83個百分點。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