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噸蝦殼可制成近一噸生物柴油催化劑,按我省年產蝦殼7.5萬噸來算,一旦投產可實現3億元的年產值。可惜華中農業大學鄭新生教授這項轟動全球的成果仍在實驗室“睡大覺”。
10日,在華中農業大學舉辦的“2010年大學生低碳論壇”上,該校化學系主任、教授鄭新生稱,他和助手經過近5年研發的“蝦殼催化劑”技術,去年11月16日被美國化學學會評選為2010年十大最具前景的發明之一,也是我國唯一入選的發明。
據了解,生物柴油是從植物油、地溝油轉化而成,是—種優質清潔能源,和太陽能、風能一起被稱為21世紀最清潔能源之一。在傳統生產技術中,生物柴油催化劑多是酸堿類催化劑,不但會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而且成本非常高。“其實,用烏龜殼、螃蟹殼甚至我們平時吃剩下的小龍蝦殼,都可以合成這種催化劑,而且不會造成任何污染。”鄭教授說,蝦殼催化劑還可循環利用5-10次,成本大大降低。
鄭新生在論壇上介紹,我省每年蝦的產量達50萬噸,可產生7.5萬噸的蝦殼,而這些蝦殼通常被當成垃圾處理,這為“蝦殼催化劑”提供了優質價廉的原料。1噸蝦殼能生產近1噸催化劑,而催化劑銷售價格約3500-5000元/噸,總產值可達3億元左右。
鄭教授說,目前,已有兩三家企業找他聯合開辦公司,但由于對方資金有限,且不愿進行后期研發,最終未能談妥。
鄭教授希望有實力的企業聯合開發。他估算,這樣的企業,除投入千萬元建廠、建生產線外,還需為后期的科研提供上百萬的資金,比如進一步提高催化劑的使用率等科學研究。
對此,武漢市環保產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漢武建議,學校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多參與政府組織的環保項目推廣會,“不能坐等企業上門”。他還說,武漢市還專門針對節能環保產品的應用生產成立新興產業處,符合條件的項目,政府會提供2%的資金支持,并且提供貼息貸款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