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圍繞為電動汽車充電這塊巨大“蛋糕”的激烈競爭已悄然啟幕。新年伊始,國家電網公司在眾多企業的虎視耽耽中搶得先機,大手筆布局有營業區的27家網省公司,力推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
電動汽車近年來在各大城市的身影逐漸增多,已開始從研發試驗階段走到了量產關口。其“糧草”如何補給,直接關系到未來電動汽車能不能走入千家萬戶。
相關充電設備盈利前景可期
專家們的遠景規劃描述了這樣的情景:未來,當你駕電動汽車回家后,可以在小區停車場充電樁充電;當你將車開進超市停車場充電,等購物歸來時電已充滿。
據了解,在日本東京,目前有87個電動汽車充電站,樓宇、路旁的充電樁隨處可見;在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里,有專供電動汽車充電的停車位,每兩個車位之間就有一個充電樁。目前,我國僅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建有充電站。2008年,我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充電站——北京奧運會電動公交車充電站,采用電池更換模式為奧運會期間運行的50輛電動公交車提供能源補給服務。
為落實國家“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湖北省電力公司正與各地市政府合作推進充電設施建設。包括武漢在內的各地市今年試點建設的大中型電動汽車充電站將達16座,優先在供電營業網點、政府機關、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區等區域的停車場建設交流充電樁共300個,總投資1.27億元。其中,武漢年內將建成3座電動汽車充電站;5年后還將建成30座充電站、500個充電樁。武漢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傅建均分析認為,目前全市營運的社區小巴有300多輛,電動自行車10萬多輛。充電樁可以為這兩種車輛提供更經濟的服務。
據測算,一輛社區小巴充電6到8小時,充電25千瓦時,可繼續行駛90公里至110公里,充電成本不足15元;若用燃油完成同樣里程,每天能源開支則超過60元。傅建均預測:“從近期看,充電樁具有較好的實用性,可能更受歡迎、發展空間更大,其數量可能供不應求。”
由于電力能源的經濟性和環保性,一旦電池技術取得突破,充電站將批量建成,電動家庭轎車也將隨之盛行。未來,“充電站(島)”將是滿足家庭轎車充電需要的主要設施。它占地面積不大,一次可供五六輛轎車充電。
充電模式亟待突破技術瓶頸
充電站能否探索有效的運營模式,對今后電動汽車產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將起決定性作用。
目前,充電站有普通充電、快速充電及更換電池這三種充電模式。普通充電是采用現在的交流插頭插在車上,需要2小時至8小時;快速充電電量大,在20分鐘至30分鐘內,可為電池充電50%至80%,使汽車可以繼續行駛;電池更換則是將用完的電池卸下,更換上充滿電的電池。
從消費者的需求角度看,即插即充式的快速充電站更受歡迎。而更換電池也有好處,就是比較方便,甚至小商店都可以變成更換電池的站點。目前,電動汽車的主要技術瓶頸之一就是電池技術。能不能降低電池成本,縮短充電時間,并且充滿后能夠讓車行駛更遠一些的距離,決定了它的經濟實用性能否被消費者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