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補貼助長產業規模
近期重獲資本市場“寵愛”的LED行業,還頭頂著“國家戰略新興行業”的光環,這給相關公司帶來了更為實在的好處:除各種名目繁多的稅費減免、政策獎勵外,各地政府為爭搶LED項目更推出了巨額的補貼政策,這被業內認為是企業產能擴張的另一個主要動力。
某外資投行分析師表示,在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重大專項、中央財政資金、863計劃等多項中央級專項基金及獎勵名單中,LED企業頻頻上榜;而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還給予企業巨額的設備采購補貼作為招商引資條件。
2009年,揚州市政府曾率先推出補貼政策,企業每引進一臺MOCVD機(LED芯片生產設備),給予財政補貼1000萬元。杭州市則對企業購買MOCVD設備按采購價格的40%給予資助。
公開資料顯示,德豪潤達2010年至2012年間,全資子公司蕪湖德豪、揚州德豪、大連德豪、蚌埠德豪分別獲得“科技三項”等補貼4.18億、2574.6萬、7660萬和7580萬。而三安光電在過去三年中,拿到近30億元的政府補貼,巨額的政府補貼占了上市公司凈利的很大一部分,2010至2013年,三安光電收到政府補貼金額分別占凈利潤的60%、86%、60%、45.7%。以安溪項目例,為爭取三安光電進駐,福建安溪縣投入40億元,對MOCVD和藍寶石襯底生產設備補貼,共計22億元。在用地征遷、基礎設施以及研發中心等方面,建設投入10億元,配套共建項目投入8億元。而在三安光電今年4月推出的廈門百億項目中,廈門市政府將為三安光電新增的200臺MOCVD設備進行采購補貼,以每臺500萬元計算,直接補貼金額就達到10億。
大擴張帶出產能過剩隱憂
“政府補貼可以說在企業擴充產能的進程上起到了催化劑和膨脹劑的作用,拿三安光電來說,廈門的百億項目原計劃是要在蕪湖實施的,一開始也沒打算購買那么多設備,總投資也只有40多億,廈門的補貼政策一出,三安光電采購的設備增加到200臺,投資總額也翻了一倍多。”前述券商分析師表示。
事實上,經過幾輪的產能擴張,僅上游LED芯片來說,國內企業的產能總和已經占全球的60%以上。前述LED上市公司高管稱,目前全球生產芯片的MOCVD設備為1500臺左右,而國內企業目前擁有的設備數量約為900臺。如果三安光電200臺MOCVD設備全部達產,公司擁有的設備總量將達到350臺,也將超過晶元光電(244臺)、三星[微博](182臺)、LG(160臺),從世界第四上升到第一。
對此,一位長期關注政府補貼的行業分析師提醒,對LED行業產能過剩的擔憂從2011年底就開始有了,但這兩年需求的釋放完全扭轉了這種情況。而從目前的行業發展速度看,說LED行業產能過剩或許為時尚早,但如果未來需求增長速度慢于產能擴張的速度,整個行業將開始出現供過于求、引發價格戰并導致行業洗牌等極端現象。早些年所執行的奶牛養殖補貼、生豬養殖補貼便是很好的借鑒。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