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購不利行業長遠發展
今年以來,車市仍處在復蘇期。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表示,限購政策成為抑制車市需求的因素之一。據中汽協統計,今年1~4月汽車產銷分別為643.19萬輛和641.75萬輛,產量比上年同期增長0.47%,銷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3%。
對于限購設立有限期成為近期行業討論的熱點,中汽協副秘書長姚杰表示,已經出臺汽車限購令的大城市應給限購令設置具體的有效期。如果設置限購有效期,這將更能促使在限購的期限內,大城市加快完善交通基礎設施。他也認為,在北京這樣的城市,目前取消汽車限購政策可能性較小。
他還指出,此前汽車業實施消費補貼鼓勵政策時,都有設置有效期。而如果對汽車限購令設施有效期,將能使市場預期變得稍微樂觀一些。更重要的是,限購作為一種控制汽車增長和交通擁堵的手段,并非長遠之計。
數據顯示,僅北京市2011年實行限購后,當年就把全國汽車市場增速拉下3個百分點。從鼓勵消費的角度上看,賈新光也認為,“即使北京有所謂的限購理由,也應該放開對五環以外的購車限制,或采取相應的變通方式。”
此外,他還認為,應把整頓汽車稅費、加快發展停車產業和改善城市道路,發展軌道交通,發展智能交通,緩解交通擁堵等措施并行,才能完善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政策支持純電動技術發展方向
5月17日,工信部正式發布《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該項標準將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標準由工信部組織,全國汽車標準委員會牽頭,一些國內汽車企業和高校共同參與制定,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
《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明確提出,適用于使用動力蓄電池驅動、5座以下的純電動汽車的標準為,30分鐘最高車速不低于80公里/小時,同時規定了電動汽車安全、質量分配、加速性能、爬坡性能、低溫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技術指標。
此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經歷了種種波折后終于出爐?!兑巹潯诽岢?,以純電驅動為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等,顯然,這需要國家相關部委出臺具體技術標準政策。
業內普遍認為,節能新能源汽車補貼和純電動車技術標準等政策的集中出爐,意味著我國決心提高純電動車產業的規范性,并以此為基礎加快產業發展?!兑巹潯分赋?,爭取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到2020年超過500萬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葉盛基認為,目前大家已經普遍認同,純電動車的發展不可能一步到位,包括插電式在內的混合動力是不可逾越的過程。
從《規劃》到《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到 “安排60億元支持推廣1.6升及以下排量節能汽車”這一系列政策看出,當前政府支持的力度很大,但是不是能促進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以及增大小排量車和混合動力車的銷售量,正像上述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的那樣,這一補貼政策對于汽車產業結構的所產生的持續影響,值得關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