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2011年的大地震給日本造成了嚴重影響,其核電發展受到民眾廣泛質疑。這無疑給了光伏行業一次大發展的契機,日本光伏市場持續走高,2011年底超過1GW大關,進口組件所占市場份額也大幅上漲,占到了2011年組件總供應的20%。2012年7月1日,日本將正式實施整體上網電價補貼法案,將向所有的光伏電力提供補貼,并允許規模在500kW以上的項目使用者和發電商申請。
正是看中日本市場的增長潛力,各大光伏組件制造商紛紛進駐日本。目前,已有包括尚德、英利綠色能源、晶澳太陽能、保威新能源、海潤光伏、超日太陽等企業,通過收購日本當地企業或成立辦事處等方式進駐日本。
中國:國內市場不斷擴展
在歐洲市場不斷萎縮之際,我國力圖對國內太陽能項目擴張進行長期支持,以減少國內企業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緩解國內光伏企業的生存壓力。
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程”對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的補助標準為5.5元/瓦,總規模高達1709兆瓦,是2011年該項目總規模的3倍。
長期來看,新能源產業仍然是我國未來戰略投資的方向。剛出爐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太陽能電池裝機總量達到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確定的目標;到2015年多晶硅領先企業產能達到5萬噸,骨干企業達到萬噸;太陽能電池領先企業達到5GW產能,骨干企業達到GW水平;形成1家年銷售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收入過500億的光伏企業。
歐洲光伏產業協會(EPIA)預計,2012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將達3GW-5GW,2016年新增年裝機量將增長至4.5GW-10GW,而累積光伏裝機總量將達到39.1GW。
在亞洲其他地區,光伏市場也十分廣闊。如印度,作為全球第二大快速增長經濟體,印度光伏市場在這兩年間呈現爆發式增長,在“尼赫魯國家太陽能光伏計劃”(JNNSM)的推動下,截至2012年3月,印度國內光伏并網電力將近1000兆瓦,而兩年前還不到40兆瓦。該計劃2017年的目標是光伏并網電力達4000-10000兆瓦。東南亞部分國家也在積極備戰光伏產業。
EPIA指出,歐洲已經主導全球光伏市場很多年,但是世界其他地區顯然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亞洲和其他新興市場將超越歐洲。去年,歐洲市場的萎縮已經讓眾多光伏企業進入了嚴冬,光伏企業破產的消息也斷傳來,IMS Research的數據表明,2012年一季度硅片的平均價格已經從一年前的1美元/瓦下跌至0.30美元/瓦。
在歐洲國家深陷債務泥潭,光伏市場起伏不定之時,市場廣闊、潛力巨大的亞洲光伏市場開始興起,這對陷入低價競爭、產能過剩的光伏企業而言,不失為一線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