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鐵生還首次披露了“推動綠色ICT發展,推進工業節能減排”的政策路徑:
一是發展信息化優勢,帶動全社會節能。緊密結合經濟社會需求,加快開發有助于節能減排的信息服務應用,重點加大移動辦公、視頻會議、視頻監控等信息化應用的推廣力度,推進信息通信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在傳統產業節能改造中的應用,推動全社會各領域實現節能減排。
二是推動產業鏈各環節的節能降耗,在設備制造、工程設計、網絡建設、運行維護環節,全面推進節能、節地、節材、廢棄物回收以及環境保護工作。鼓勵電信企業采用節能新技術和產品,推進通信網絡結構性和系統性的節能創新,加快傳統交換設備和高耗能設備的升級改造和已建業務平臺、機房、空調等設施的節能改造。積極推動老舊設備退網。鼓勵使用清潔能源,合理取代傳統能源,提高新能源占比,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
三是積極推進綠色ICT和綠色基站建設。引導新建的跨境ICT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綠色ICT標準體系,引導企業降低運行能耗,鼓勵使用虛擬化海量數據存儲等云計算技術建設綠色ICT,推動采用熱源快速冷卻等措施優化ICT機房的冷熱氣流布局,推動分布式基站、無線電、節能基站建設,采用智能調整等手段降低設備能耗。推廣蓄電池溫控等為基礎的技術,積極采用新技術對已建基站進行節能改造。
四是加大ICT在工業能源管理系統中的應用,進一步發揮工業和信息化系統的特點和優勢,按照“兩化”深度融合的要求,把信息化技術應用作為降低工業發展能耗需求的一個重要舉措,在研發設計、工藝過程、生產線管控、運營管理等各個關鍵環節,繼續推進信息技術的融合和滲透,充分挖掘生產過程的節能降耗潛能。在工藝過程融入自動智能控制、模型控制、資源綜合利用等綠色工業技術,降低原料和燃料的損耗,提升成品率和資源回收利用水平。通過專業化的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統在重點行業的運用,在企業能源系統的生產、輸配和消耗環節實施集中扁平化的動態監控和數字化管理,改進和優化能源平衡,從而實現企業能源效率的提升。
五是拓展ICT在工業能源管理中的應用,組織開發數字能源解決方案。積極推進在線仿真等信息技術應用于重點行業節能,實施工廠能耗的數字化、可視化,加快建設工業節能減排預警信息系統,推進區域性重點用能企業能耗實時在線建設,建設燃煤電力地區、行業、重點企業三位一體的工業能耗監測和預警預測信息系統。加快推進綠色ICT發展戰略,推進ICT技術在企業節能減排中的應用。
激活新業態 利好通信板塊
一位參加上述會議的權威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透露:工信部正在研究擴大專項資金規模,并就此提議與財政部進一步溝通,以擴大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工業節能的范圍。
該人士進一步說,目前上述資金掛靠在工信部節能減排專項資金之下,只是補給業主單位,去年5億多元的補貼可以拉動50多億元的項目投資,難以提升三大運營商提供節能技術解決方案的積極性,但要求財政向上述央企追加補貼“仍有一定困難”。另有業內分析人士透露,如果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獲得上述專項基金扶持,將在該領域具有規模優勢。
上個月發布的《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就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加大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對工業節能的支持力度。今年兩會期間,工信部部長苗圩透露,2012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專項資金30億元來支持工業中小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推動節能減排,推動綠色發展,特別是扶持有特色的產業規模化發展。
中信建投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戴春榮告訴記者,目前通信、計算機板塊中,尚沒有以綠色ICT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但有些上市公司涉及節能軟件研發、節能服務方案設計。比如新海宜等個別企業已開始涉足移動基站節電改造領域。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教授級高工楊培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提醒說,在推動ICT技術應用于工業能源管理系統的同時,一定要力避過去“每個員工配電腦”“每個企業裝信息系統”“各個城市搞云計算中心”的誤區,不要用工業的方式去搞信息化,企圖通過設備堆砌、圈錢圈地,復制傳統工業“邊際成本遞減”“邊際報酬遞增”的規模效應,而應注重將工業能源管理系統外包其他“小專精”企業,形成共享而非獨占的新業態。
總部位于上海的一位券商通信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隨著“十二五”工業節能從工程拉動轉向技術拉動,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業態的涌現,將利好相關上市公司,包括余熱余壓利用、節能照明等領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