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衡
不過,中國商務部截至目前還沒有公開透露相關信息。商務部公平貿易局相關負責人稱,目前沒有光伏企業向商務部提出對美產品的反傾銷調查。
此前,國內多晶硅企業是希望能夠以行業協會或者光伏產業聯盟的名義向商務部提出申請,協會和光伏產業聯盟一開始態度也很積極。
“但畢竟行業協會代表的是整個光伏產業,不能顧了上游企業而忘了下游廠商。下游廠商對此次調查是抱有反對態度的。”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硅業分會人士稱。
此外,行業協會或產業聯盟擔憂:若以自己名義向商務部提出申請對美國多晶硅企業進行貿易制裁,將來中美貿易戰由此升級的責任無法承擔。
高宏玲稱,光伏產業聯盟現在建議多晶硅企業能夠自己組織起來,以企業的名義提出申請,聯盟這邊只是做一些溝通工作。“再者,光伏產業聯盟代表的是整個光伏行業,不能不顧及下游企業的意見。”高宏玲說。
光伏產業聯盟是由保利協鑫、天合光能、尚德電力、英利集團、阿特斯陽光等十幾家光伏業界相關企業以及研究機構組建的一個行業組織。
該聯盟成員單位的多晶硅總產量占全國年總產量的70%以上,太陽能電池總產量占全國年總產量的50%以上,代表著中國光伏產業界的骨干力量。
前述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硅業分會人士也稱,硅業分會也不會代表多晶硅企業向商務部提出申請,而是建議他們自己去申請。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法律部負責人劉鵬旭則表示,對于多晶硅行業的反傾銷調查,據了解目前沒有任何機構向商務部提交正式的申請。
國內多晶硅廠商向商務部提起對美國多晶硅企業的貿易制裁申請的另外一個阻力,來自于下游太陽能硅片、電池、組件等廠商。
在這些廠商看來,若中國商務部真的采取貿易手段制裁美國多晶硅企業,勢必將減少這些企業原材料供應的選擇性,從而增加生產成本。
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總裁特別助理、法律顧問陳卓告訴本報,在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調查期間,美國當地的多晶硅生產企業實際上是在積極幫助中國企業游說美國政府的。
接近美國“雙反”調查的中方律師稱,在美國,像MEMC這樣的多晶硅巨頭比中國企業還積極,他們在不斷游說美國政府,希望不要立案。
“人家一直在幫著中國的光伏企業說話,而國內則為了反制,拿多晶硅開刀,那么那些友好的企業一并遭殃,到時候中國光伏行業和美國光伏行業就真正對立起來了。”該人士說。
下游廠商認為,對美國多晶硅企業的貿易制裁,將使得他們獲得上游原材料的選擇減少。而那些與美國多晶硅企業簽訂了長期合約的國內光伏巨頭也將面臨著更多的貿易糾紛。
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中國的多晶硅進口量在5000噸以上,其中約有三分之一來自美國的企業。
而對于國內的多晶硅企業來說,此次美國“雙反”調查或許是一個打擊美國競爭對手的好機會。若中國商務部接受申請,并向美國多晶硅企業提起“雙反”調查,那它們可能將會獲得更多來自國內下游廠商的訂單。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