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受眾者防護
在噪聲接受點進行個人防護是控制噪聲的最后屏障了,如果長期在強噪聲環境下工作,聽覺疲勞不能得到非常及時恢復。并且內耳器官會發生器質性腐變.即形成噪聲性耳聾。且其它措施無法實現或只有少數人處在強噪聲環境中時,對接受者采取個人防護措施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常用防護用具有耳塞、隔聲棉、耳罩、頭盔等。
噪聲會使人出現頭暈、頭痛、失眠、多夢,甚至精神錯亂;使女性月經不調,導致孕婦流產、早產,甚至可導致畸胎;對兒童的危害就更大了,嚴重的可導致智力發育降低20%以上。嚴格的講,噪聲就是慢性毒藥,所以治理噪聲污染刻不容緩。
但是,噪聲進入室內的主要通道是窗戶傳播。然而,現有建筑的房屋門窗都無法消除噪音的污染,因此,人們需要致力于研究開發出隔音性能指標高的窗戶,但現在的雙層窗戶,及質量過關的窗戶做到的效果已經不錯了,已經極大的降低對人們健康的危害。
保證施工人員的健康,依據《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施工單位應合理安排施工人員輪流操作高噪聲施工機械,減少個人接觸時間。施工現場的四周要架設臨時隔聲護圍,施工現場應減少人為的噪聲污染,嚴禁運輸車輛高音鳴笛。施工機械、設備在每次作業前都要進行常規工作狀態的測試,禁止超標機械作業。保證計劃中的各項管理規定、制度能落到實處。施工過程要嚴格按照施工規范操作,高、低噪聲機器分開,利用噪聲自然衰減的特性,減少噪聲污染面積。在實施噪聲控制措施施工結束的路段,要及時進行降噪效果的技術鑒定或工程驗收。針對筑路機械施工的噪聲具有突發、無規則、不連續、高強度等特點。加強施工組織安排,把可能產生強噪聲的工序安排在晝間,并避開人們午休時間,噪聲影響降到最低值。在人員相對密集的施工路段,盡可能安排可達到同等施工質量的低噪聲施工設備。
筑路機械施工的噪聲具有突發、不規則、不連續、高強度等等特點。加強施工組織安排,合理規劃,把可能產生強噪聲的工序安排在不影響睡眠的時間,并避開人們午休時間,把噪聲影響將到最低。在人員相對密集的施工路段,盡量安排可達到同等施工質量的低噪聲施工設備。
在距居民區150m以內的施工現場,噪聲大的施工機具在夜間(22:O0~06:00)應停止施工,不能影響居民正常休息。
做好宣傳工作,爭取的到周圍群眾的理解和支持。與當地環保部門配合設立投訴電話,及時糾正錯誤和安
施工聚集地應遠離工廠、學校、生活區等人員聚集地,以防止噪聲影響正常生活。
2.4加強城市綠化,搞好植樹造林
種植綠化林帶,在建筑物旁邊設置隔聲設施,對交叉口四周建筑修建圍墻以及拆遷等也可以作為防治交叉口交通噪聲的有效措施。但是,對建筑物修建圍墻的做法往往會破壞交叉口道路景觀,比較可行的是研究鏤空圍墻的降噪效果,以保護城市風貌,這個方法在蘇州古城得到了推廣及應用。
樹木及植物形成的綠化帶,能有效降低噪聲大小,這是因為植物葉片能反射和消耗聲能。選擇合適樹種、植株的密度、植被的寬度,可以達到吸納聲波,降低噪聲的作用。在公路兩側植樹綠化,是防治交通噪聲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據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噪聲通過樹林后可降低10—15dB;當綠化林帶寬度大于10m時,可降低交通噪聲4~5dB。樹林、草坪的綠色對人的心理感受要顯得安靜些,這也是從心理學方面降低噪聲對人的影響。
2.5措施效果分析
噪聲的控制一般涉及噪聲源、傳播途徑、受聲者等三方面,針對噪聲產生的特點,著重考慮了噪聲源和噪聲傳播途徑的控制是較好的噪聲控制措施。
各種噪聲防治措施的效果分析,如圖:
.jpg)
總結
工業生產的高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加,使得噪聲污染已經滲透到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世界環境危害之一。噪聲污染有多種來源和各種分類,有很多不同于其它環境污染的特點。噪聲的科學防治應該從聲學系統出發,綜合實踐考慮,尋求技術上成熟、經濟上合理的方案。只有采取適當的、有針對性的措施,噪聲污染是可以控制的。
其中公路施工對環境影響的問題已引起廣泛關注,公路施工的生態化建設已經成為消除噪音的重要研究課題。公路施工噪聲破壞了公路沿線的環境,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如何能夠在建立和健全相關法制的理論基礎上,從噪聲產生的根源做起,全面的提高機械設備的性能,降低機械產生噪聲的聲量;從公路建設管理人手,在設計和招標階段就全面地實施控制,預防公路施工噪聲污染的產生;從監督管理開始,加大對公路施工噪聲的控制,及時對產生污染單位或個人進行行之有效的處理,只有按照建設無噪音社會的的理念去防止公路施工污染,才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近些年隨著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很多的高速道路系統在大城市和城郊結合部快速延伸及擴展,例如快速公路、高架道路、地鐵、輕軌道路等等,而且,城市交通正在向高等級、高速度等現代化方向發展。公路的發展帶來機動車數量急劇增加,使的城市道路交通噪音污染日益嚴重。道路交通噪音具有強度大、影響范圍廣的特點,已逐漸成為城市環境噪音的主要污染源,也成為環境噪音控制的難點。另外,建筑施工對環境噪音也產生一定到影響,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噪聲對環境在一定程度上的污染成為必然,但只要采取適當的、有針對性的措施,噪聲污染是可以預防、控制、降低、消除的。
噪聲已經無時無刻的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人們期待生活在沒有噪聲干擾的安靜環境中,但完全沒有噪聲是不現實的。人們除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把噪聲影響降到對人無害或對腦力活動和休息不致干擾的較低程度,還應加大環境噪聲消除的宣傳力度,提高居民的環境意識,樹立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的可持續發展觀,關心身邊的環境,真正創造—個安靜、適宜人居的環境。
文獻參考:
[1]柳孝圖.噪聲控制研究和應用的進展[J].聲學學報,1996.21(1):15
[2]楊滿宏.公路交通噪聲的污染控制[J].環境工程,1997.15(5):38
[3]曾德芳.我國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污染及其對策[J].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1997.21.(6):700
[4]焦荔.杭州市道路交通噪聲污染現狀與防治對策[J].環境污染與防治,1995,17/(6):27
[5]王波,王煒,等.優先控制交叉口交通噪聲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0,17.(3):91
[6]李曉紅《噪聲污染與危害》中國環境管理1997(2)
[7]闊浩《淺談城市噪聲污染及其防治》[J]中國境管理2005(1).
[8]叢燕《試論噪聲的污染、影響及冶理技術》[J].新疆化工2008(1)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