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大代表楊益民:“還有就是要控制農業污染源強化農村的生活污水的處理。”
省人大代表楊益民主動擔當了環保義務監察員,他經常會到長興的太湖邊去轉轉,看看有沒企業偷排污水,取點水樣測測水質。他在調研中發現,除了企業排污,農業生產活動中,氮素和磷素等營養物質、農藥以及其他污染物質,通過農田的地表徑流和農田滲漏形成的農業農村面源污染也已經成為了太湖水質污染的重要因素。“原來的垃圾都是隨處亂放,填埋也是在山上,哪里都堆一下,就影響了二次污染。排到河里面去造成富營養,對太湖流域的藍藻產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對于楊益民代表反映的情況,長興市政府也已經注意到,并于2008年年初在長興夾浦鎮輕紡工業園區批地60畝,建立了長興縣生活垃圾焚燒熱電廠。2008年6月投入運營,現在日處理垃圾120-270噸。
垃圾處理廠負責人:“我們每天去太湖邊收集農業垃圾,存放在湖邊的垃圾少了,污染就沒有源頭了。”
不可否認,國家及太湖周邊省市近10年來花了很大力氣治理太湖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太湖水質總體穩定在四類水的標準,一些城市飲用水源地的水質甚至達到了二類或三類。
省人大代表葉金云也是我省浙江省淡水研究所所長、知名淡水水產養殖專家,他的工作就是天天和水打交道,研究太湖的水體水質。他認為,雖然經過整治,太湖流域湖州段的水質好了很多,但是太湖水總體水體仍處于富營養化的水體。“現在富營養化水體對雨還是有一定影響的,特別是太湖藍藻的問題。氮、磷含量高了以后很容易引起藍藻的爆發。”
目前湖州市委市政府正在實施南太湖的水源地的保護示范工程,葉金云說,如果這個工程能夠盡快實施,將會對湖州環太湖河道以及自來水源保護區的治理都會起到比較大的作用。他還指出,即使太湖水體富營養化之后,還是可以通過采取生物修復技術,比如水生動植物的配置,適量放些吃藻性的魚類來控制水質的。
打撈藍藻、清理淤泥,一系列水中行動,設置陽光排污口、建立垃圾焚燒處理廠,全面控制污染源,湖州市在治理太湖方面確實是下了一番功夫,也收到了成效,大規模的藍藻沒有在湖州上演,湖州的水質也基本上達到了三類水的標準,但是在治理太湖,保護飲用水水源方面,還有更長的路要走,怎樣建立一個長效的機制成了問題的關鍵。
湖州副市長方新旗:我給太湖治理打八十分
在居民飲水、城市排污這兩個“進”和“出”的關鍵節點上,湖州市繼續加強對所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日常巡查,確保供水安全可靠,繼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供水區域內企業出廠管網監測點的水樣,對不合格企業加大處罰力度,確保出廠水質全面達標。在全社會的關注下,湖州太湖專項整治行動正一步步深入。浙江省人大代表楊益民提出,由于太湖涉及上海、浙江、江蘇等多個行政主體,目前太湖的整體治理還不完善,他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形成反應靈敏、高效科學的聯動機制,政府、企業、行業等要超越各自的局部利益,把太湖治理當作區域內頭等大事來抓。
浙江省人大代表楊益民:“太湖管委會有26個成員,應該來說太湖屬于江蘇、浙江兩省共有的湖泊。可是我們浙江省在太湖管理上沒有發言權。26個成員中,浙江省有4個成員,涉及到太湖的項目,特別是周邊的保護,我們浙江省沒有發言權。特別像長興區,為了水整治,劃出了很多保護區,那么保護區里面的百姓就受到限制,特別是工業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湖州市副市長方新旗也表示,太湖的治理并不是湖州一家所能承擔的,要真正徹底治理好太湖,需要聯手太湖周邊城市,目前湖州市政府已經主動承擔牽頭的責任,按照我們只有一個太湖,讓我們一起美化共同家園的倡議,積極協調環太湖城市參加的例會,一起配量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共同完成綜合治理。作為湖州的父母官,方新旗市長目前湖州的太湖整治打了八十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