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設計手段和方法也日新月異。計算機模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設計中,從而使過去單純滿足規范條文的規定性設計走向了直接與工程項目聯系,以綜合各方面具體條件優化方案為目的的性能化設計。建筑節能的設計也不例外,能耗模擬、自然通風和日照模擬等手段對提高建筑節能設計水平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記者:作為一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建筑師,您覺得建筑師在推進綠色建筑發展中承擔何種責任?您認為我國綠色建筑領域發展的最大障礙是什么?
葉青:不管是在建筑節能還是綠色建筑上,設計環節起到的作用都是舉足輕重的。綠色建筑的出現是建設行業的一場革命,它未來一定會改變我們現存的既有模式。它可以從四個環節進行控制——觀念、設計、實施技術和運行管理,越在前端加以控制,建筑對資源的消耗量越少,對項目的可持續貢獻越大。從這道理上來說,設計就是重中之重,是以較小的成本代價最大限度控制資源、能源消耗量,以最小投入滿足使用者對適宜的高舒適居住環境的追求的關鍵環節,可以說是節能“性價比”最高的環節。
在一個典型項目中,通過設計實現建筑節能主要體現在“精”、“宜”兩方面。所謂“精”,就是將常規設計、常規技術做精做細,從定性判斷走向定量驗證;所謂“宜”,是指緊密結合項目需求和地域氣候特征,將四新技術應用適宜化,形成項目自身個性化的技術路線。“精宜之道”需要在工作模式上進行改變,比如數字化的設計手段、持續化的效能驗證等。
如果說到國綠色建筑領域發展的最大障礙,我認為綠色建筑能否持續、健康發展取決于兩點,一是觀念更新,二是系統發展。觀念的更新要求走出認識上的誤區,包括前面講到的對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認識。從我們的實踐和調研來看,其他誤區還包括戴“綠帽子”、做技術冷拼、重硬輕軟等方面。與此同時,發展綠色建筑是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在技術、政策、市場等方面齊頭并進,也就是“配套改革、整體推進”,而這又從根本上有賴于全社會的共識和正確的觀念。
記者:深圳綠色建筑協會成立以后做了哪些工作?近期的工作重點有哪些?
葉青:近幾年,我院以促進行業的發展進步為己任,參與了多個社會團體,承擔起更為廣泛社會責任,深圳市綠色建筑協會是其中的一個。
深圳市綠色建筑協會自去年12月8日成立以來,在主管單位和相關職能局的領導和指導下,在國家建設部和深圳市政府的指導下,積極開展相應的工作,發揮會員單位的積極性,努力通過協會這個平臺,牽引行業關注綠色建筑、建筑節能,為企事業單位提供技術支撐和貼身服務,為政府提供綠色建筑發展建議、數據支撐和咨詢服務。
2009年上半年,在協會秘書處的組織召集下,協會在會費收取、專項調研、會員發展、論壇交流、會員調研、網站建設和人員招聘等幾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在專項調研方面,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協會與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深圳市建設科技促進中心聯合,接受了深圳市建設局委托的《深圳市太陽能產業和建筑應用現狀與發展研究報告》的調研和起草工作,并圓滿完成任務。為擴大影響,促進交流,協會主辦了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專題學會報告會,反響熱烈,協辦了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以“綠色城市”為主題的“建科大講堂”、第五屆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通過這些活動,協會在行業內的影響越來越大,并吸引了眾多單位和個人的申請加入。目前,協會的機構建設日益健全,工作的開展日益步入正規化,為往后工作的開展夯實了基礎。
總的來說,協會近期的任務主要是普及宣傳綠色建筑,讓更多的社會大眾關心綠色建筑,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開展一系列的相關活動,包括大型的專項交流、學術交流活動,以及調研、對現狀進行研究,并出臺相應的行業規范的措施等等。
記者:您對我國綠色建筑、建筑節能發展趨勢及前景有何看法?
葉青:綠色建筑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場革命,對人們生活理念的變革和行業發展、管理、技術更新都將產生深遠影響,同時也會引發新的產業。
綠色建筑是現代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建筑業結合的產物。發展綠色建筑,將直接帶動傳統行業的發展,促進建筑業的結構調整與升級。不僅新建建筑需要應用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同時既有建筑的綠色改造也是巨大的市場,可以有效擴大內需。
人物簡介:女,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院長、深圳市綠色建筑協會會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