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亂——八成落入小商販手中
“省勁兒,方便,還不堵車。”說起電動自行車的好處,市民張女士脫口而出。“缺點是,老得換電池,這不,已換過兩回了。”張女士說,電池充不上電,只能到原銷售點,以舊換新。
在隨后的采訪中,市民所言得到記者的印證。
在位于車公莊西路的一家電動自行車店,愛瑪、小鳥、菲利普等品牌電動自行車琳瑯滿目,每輛售價兩三千元不等。店主稱電池可以舊換新,“一塊48伏的新電池,原價500塊錢,舊的可折價80塊錢,您再給420塊錢就結了。”
說到更換電瓶,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連街頭一些自行車修理攤兒,也增加了這項新業務。
通過“以舊換新”,廢舊電池大多回流到了原電動車銷售商手中。
事實上,在汽車用蓄電池回收領域,也大抵是循此軌跡。
前面提到的汽配城侯老板說,每年在蓄電池更換的高峰期,自己一個月能收三四百塊,全年下來,1500塊不成問題。
記者在某汽車論壇上看到,多數車主稱,更換下來的舊電池,折價給了4S店。有些不知情的車主,甚至將舊電池無償地留給了4S店。
記者調查發現:機動車銷售、維修網點是廢舊鉛酸電池整個回收鏈條上的“第一落點”。
那么,這些被集中起來的廢舊電池又流向哪里?
“70%—80%被轉賣到了小商小販手中。”王敬忠一針見血地指出。
他介紹,以一塊重約15公斤的家用汽車蓄電池為例,按照60%含鉛量算,含純鉛9公斤,一轉手可賺百八十元。在市場上純鉛的價格每噸高達17000元。
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記者輸入“回收鉛酸電池”,立即出現了眾多的回收公司信息。“高價回收,免費上門,嚴格為客戶保密”,每家公司都打出了這樣的幌子。
這些公司都是無回收資質的“李鬼”。多是些小商小販,有些還是夫妻店。事實上,在互聯網下從事廢舊電池回收的“游擊隊”更多。
記者嘗試著撥通了多家回收公司的電話,獲得了一些意外信息。
房山區一家回收公司的老板娘透露,有一家4S店存有10來噸廢舊電池,老公一大早開車去收,然后再轉賣外地。
十八里店汽配城的侯老板也承認,自己留下來的廢舊電池,都被一些出得起高價的人收走了。“他們開著小面包,多的時候一天來二三十批,不愁賣。”至于廢舊電池的下一步去向,侯老板的說法也是賣到了外地。
據本市相關部門提供的確切信息,目前本市確實不存在與廢舊鉛酸電池處理有關的小冶煉廠、小作坊。
以舊換新——集中回收——轉運外地——小冶煉廠、小作坊處理——作為鉛原料再次用于生產鉛酸電池。至此,廢舊鉛酸電池的流轉完成了一個輪回。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