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后,富僑開始盈利。
標準化復制粘貼
郭家有榮、華、富、貴4兄弟,富僑開張后,都在店里做事。一開始,眾人心齊,賺錢很快。更重要的是,足療行業是現結現付,不會賒賬,這讓富僑一直保持著現金流的通暢。
2000年1月,胡芝容依靠銀行貸款,買下了重慶九龍坡大公館的兩層樓面,注冊成立了重慶富僑保健服務有限公司。
此時,胡開始構思企業的擴張模式和可持續模式。她考察了很多類型的服務企業,決定采用直營和連鎖加盟兩種模式謀求壯大。在大公館店的基礎上,胡首先試水沙坪壩,開下了第一家分店,繼而轉戰瀘州。接連的成功令胡芝容大喜。她大膽擴張,在內江、北碚、江北、成都、昆明和遵義先后開了10家門店。
資金回籠后,胡將分店密集開往有沐浴休閑消費傳統且經濟富足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在江蘇、浙江和福建三省賺得盆滿缽滿。短時間內,僅蘇浙閩地區,就開有富僑門店逾50家。
人力資源短缺逐漸成為制約企業擴張的最大瓶頸,2001年11月,胡嘗試在老家江津創辦了一所按摩職業技術學校,除了傳授郭氏兄弟“自創”的72招洗腳手法、202招泰式按摩手法外,還高薪聘來數位老中醫講解病理課程。學員所有費用全免,畢業后優先進入富僑門店工作。這個試驗成了富僑早期創業的源頭活水,“開多少門店,就有多少技師能夠跟上”。
一年后,這座簡易的學校升格改組為富僑職業培訓學校。胡芝容又立下家規:無論是直營店,還是未來的加盟店,只要進入富僑的技師,必須先在學校里進行系統培訓,并領取經過富僑考核的資格證書。
2003年,胡芝容投擲重金,前往清華大學現代經理人班充電。學成歸來之時,富僑經受了創業過程中最大的一次重創:兄弟分家。
郭家富的商業邏輯一直與胡芝容不同。胡希望先做好直營店,再發展加盟店;先定下標準化模式,再謀求大舉擴張。而郭家富則對加盟店更有興趣,力主先賺取更多的現金,認為過早訂立規矩反倒成了束縛。
這次分家,郭家富將所有分店悉數帶走,給大哥、大嫂留下的,除了總店之外,還有1萬元現金。他另起爐灶,以“家富富僑”名義改頭換面。隨后,郭家貴開起了“家貴富僑”,郭家華則創辦“郭氏富僑”。偌大的富僑企業,一拆為四。
胡芝容沒有發火,她不顧丈夫勸阻,執意出現在家富富僑的開業禮上,并即席致賀詞。這一點,頗讓在場者感到意外。有好事者問及郭家榮為何不來,胡鎮靜地以“他感冒了,我代表就行了”將流言蜚語擋了回去。
現場講話,胡芝容始終帶著笑意,濃烈的重慶口音本身帶有一股翻江倒海的殺氣,可她仍道出“我喜歡兄弟比自己過得更好”的溫情語句。說她作秀、言不由衷者有之;說她無可奈何、權宜之計者有之;富僑屬下鳴不平者亦大有人在。
“分家”是富僑真正的痛處所在,記者問過富僑上下多位員工,沒有一個人愿意過多言及此事,遮掩的同時能讓人覺察到憤懣和傷感。記者問對胡芝容“分家”的感受,胡芝容從未多說一句,她只是會沉默一陣,或者不經意地掠過一絲難以捉摸的笑容。
決定東山再起的胡,加緊制定包括服務細節、加盟約定乃至店面裝修布局要素在內的一系列標準,意在像肯德基一樣生產標準化產品,“全國各地的富僑都要一個樣”。郭家榮則繼續深研他的獨門技法,這是富僑安身立命的最大本錢:一套包括按、揉、搓、拍、擂、掐等動作在內的“富僑功夫”相繼問世,并將其立刻投入到富僑職校的教學中去。這對夫妻檔,并未從此一蹶不振。
胡芝容開始兩條腿走路,一面做好直營店、旗艦店,一面開始洽談加盟。富僑摸索出一條類似于“酒店管理公司”的門路:業主方投資,富僑助其選址,并輸出標準化的品牌形象、門店裝修、服務禮儀、技術手法,同時從總部派出包括經理和技師在內的全套團隊進駐加盟店。合約期限為5年,業主先期支付一筆加盟費用,然后按照實際收益,雙方坐分紅利。
此后,胡芝容開始在富僑學校增設企業文化課程,遴選基層技師加以儲備和培訓,使其成為能擔綱管理的復合人才,隨時準備向各加盟店不斷輸出。
2007年1月,胡芝容在富僑設立亞健康保健研究所;同年2月,胡又力主公司參評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
“方圓認證的人,都是第一次聽說足療行業也來搞ISO,直接告訴我腦子壞掉了!”4個月后,胡芝容接到國家商務部的電話,委托富僑起草擬定中國第一部《足療保健服務規范行業標準》。她的“標準化”邏輯,逐步得到肯定。
謀求足療技師及行業地位
現在,富僑的全國連鎖店已達552家,遍布各省主要城市,甚至包括拉薩這樣的高原城市。除一般意義的直營店、加盟店外,2009年,胡芝容在重慶文化宮嘗試開設了一家高端店,以滿足VIP客戶奢華、私密、低調的需求。未來,這種高端會所形式的富僑門店將向全國推廣。
據此,胡芝容意識到,足療門店的分眾消費時代就要到來,類似星級酒店的劃分方式呼之欲出。在她的倡導下,《足療保健企業等級劃分技術標準》已經開始編制,行業審定委員會隨即成立。
洗腳行業確已今非昔比。富僑成為了重慶民營企業中一臺忽視不得的納稅機器,胡芝容本人也收獲了不少極具中國特色的名譽和地位。身為重慶市政協委員的她開始利用廟堂之上參政議政的機會,為足療技師爭取更高的社會地位。
她不止一次對商務部、重慶市官員說道:足療保健不是娛樂業,是傳統養生文化與現代服務文化的結合體。她也多次以冠名主旋律政府活動、開展公益慈善行動、包裝打造技師明星等形式,抬升足療企業和從業員工。她要灌輸這么個概念:至少,足療技師與醫院的護士該平起平坐,甚至還應當比護士更高級,更專業。真的到了那一天,足療館的生意恐怕要更好。
她的兒子也是早婚,孫子已經4歲。很多人都或明或暗地問過胡,打算何時將富僑的權杖交給獨子,這也是每一個家族企業都會經歷的問題。
胡芝容告訴記者,她并不愿意兒子介入企業管理,更希望他能從政,“換一種人生”。目前,兒子在部隊已官至副連。“等到我管不動的那一天,富僑將聘請專業的高級職業經理人”。
她帶著我走進古色古香的辦公室,照片墻上貼滿自己跟各色臺面人物的合影,太師椅上放著醒目的大標LV包,桌上是尚未拆封的寶馬車友會商函,在她身后的除了書架,還有一尊碩大的財神。胡不止一次向我說起,自己平時不愛破費,最大的嗜好就是買幾件衣服。
生活秘書告訴我,胡總一直在出差,見我之前是去廈門“打假”:各地仿冒富僑的足療店已無可計數;見我之后將去南寧,那里有富僑的若干門店。她“已經兩天沒有睡覺”。
此刻,胡芝容正坐在松軟的沙發上,眼皮有點支撐不住。她抱歉地與我告別,說完轉身下樓。她要去做個足療。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