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主動朝我過來,看著我,我也看了她一眼,可能有點‘一見鐘情’吧。”
那一年,李春平27歲,而按照他的描述,“克勞迪婭”已經是個65歲的老人了。李春平說,她個子不高,黑頭發,藍眼珠子,看著挺精神的。
“克勞迪婭”說,可以和李春平結婚,然后帶他出國。李春平不愿意。
而這時,李春平又認識了另一個英籍華人。她有丈夫,也愿意帶他去英國打工,不用結婚。就這樣,李春平去了英國,天天在餐館里刷盤子洗碗。有一天夜里下班,他被一輛急馳而過的出租車撞出了十幾米,差點被撞死。
李春平拄著雙拐回到了北京。這時,居委會主任告訴他,那個美國老太太又派人來北京等他了。
“我心想,出國以后,至少沒人歧視我了,不會像當時住在大院時,連一個小女孩跟我說話,她媽媽都給她一個大嘴巴,把她拉回去說,你怎么跟他說話。”
出賣青春的“兒子情人”
根據李春平的敘述,1980年他以“克勞迪亞”兒子的名義到了美國。這時,他才意識到,這位老太太的財富可能遠超過他的想像。
“她在美國好幾個城市都有住宅,我跟她住過舊金山、芝加哥、紐約、洛杉磯。1949年,她父親買了畢加索的畫,才花了3000美元,現在都值幾千萬美元了。”
“克勞迪婭”給李春平提供了一切物質條件,對他惟一的要求就是留在她身邊陪伴她。雖然沒有太多的自我空間,但美國舒適的生活條件、“克勞迪亞”對他的一往情深,還是讓李春平漸漸地習慣了“兒子情人”的生活,而她病重后,李春平成了惟一一個留在她身邊照顧的人。
李春平坦言:“我們兩個人之間,她對我感情應該是百分之百的,說實話,我對她沒有辦法百分之百。”
共同生活10年后,1990年,兩人舉行婚禮,62天后,患有癌癥的“克勞迪婭”病逝于紐約,李春平繼承了她90%的遺產。
彌留之際,“克勞迪婭”對李春平說:“李先生,其實我挺自私的。我在你身上體會到了中國人的古代傳統美德,夫唱婦隨,白頭到老。我先走一步,到天上等著你。如果有一天你來的時候也是單身一個人,我會很高興的。”
社會上還有一種傳言,說“克勞迪婭”和李春平曾有一個協議———如果她死后,李春平再婚,他所繼承的財產將被剝奪。李春平親口否認了這種說法。
而最大的謎團是,“克勞迪婭”到底是誰?根據李春平的敘述,她有這些特征:在李春平之前,結過兩次婚,1990年因癌癥在紐約去世,去世時年紀在70歲以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