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認為:即使員工實際上尚未擁有股權,也要把所有的員工當成老板,一旦他們真的擁有公司,他們便會注意整個大方向的目標。榮譽感一旦能與強烈的個人投資并存,并會產生神奇的功效,建立起更大的責任感。
讓員工擁有老板思維、知識、能力及權限,可以放手去做他們最在行的事情,驚奇帶到“公司屬于員工”的最高境地。戴爾發現,這個方式為公司帶來的成就,超過了其他任何方法。
推行員工老板化,企業要創建員工內部創業平臺,并制定機制,幫助員工創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企業將員工視為合作伙伴,企業給予員工以施展才能的舞臺,賺錢的機會,平臺造就精英,而這個平臺又被涌現出來的精英不斷放大,從而給企業注入了新的發展力,這個良性的無形資產不斷升值的過程,就是企業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內部創業平臺是需要有老板的寬廣胸懷和強力企圖心做基礎的,核心是企業的資本和職業經理人的知本結盟,企業資本推動員工知本轉化為資本,員工知本推動企業資本不斷升值,企業資本和員工知本和諧發展,善之循環,將是企業發展的超強原動力。
執行力的根本在于和諧
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執行力?執行力就是確保上下一致的能力,是把企業的目標轉化為全體人員行動的能力,是確保每一個人都朝公司希望的方向努力的過程。
這個過程包括:把目標轉化為具體的事和任務,把任務轉化為每個人的職責,把每個人職責轉化為行為,把行為轉化為結果
提高執行力,企業要讓員工明白,自己是在為自己而干,在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干,要將“要我干”轉變為“我要干”,自己要“愿干”是前提
其次要讓員工會干,培訓學習,建立輔導體系,提升員工綜合素質和專業化素質,提高員工執行技能,將技能應用到工作中去,并在工作中進一步學習,加深對技能的理解,創新工作方法,做到學習和工作和諧促進,不斷循環提升。
再次要構建人和事和諧的工作秩序,設計任務結構和權力關系、工作職責來協調不同人和不同部門的努力。套用一個管理術語,就是建立組織架構,有這樣幾個步驟:首先,要清楚哪些是應該做的事或應執行的任務,然后將這些任務分派給相關人員,并明確他們的職責。接著授予每個職位職權,使居于該職位的人可自行執行,或命令他人執行。
建立組織架構的下一個步驟,在于明確各職位彼此間的職權關系,即明確誰該向誰報告,以及身居各職位的人擁有何種職權。如此可確保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上級是誰,部屬是誰,以及他必須服從或行使的職權種類與范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