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桿電價“難產”埋隱患
據了解,江西塞維旗下還在不同地區建設了幾個“金太陽”示范工程,但基本都是自發自用。然而,“金太陽”工程的發電量實際還是比較高的,有時候電量多得用不完,由于缺乏儲能系統,用不完的太陽能“綠電”只能白白浪費掉。
對此,江西賽維有關人士表示,公司也想過將“金太陽”的發電量并網賣給電網,但實際上“金太陽”示范項目屬于用戶側并網,目前并沒有專門的電價政策,并網的電價只是參照當地的脫硫電價,平均僅為大約0.3-0.4元/千瓦時,按這個價格并網很可能是虧損的。
賽維有關人士表示,“金太陽”工程屬于政府對光伏行業的支持政策,采取的初投資補貼方式,但這種補貼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果補貼方式進行調整,未來能夠對并網發電量進行補貼的話,可能更有利于提高企業投建的積極性。
無錫尚德有關人士表示,政府可能是出于多方考慮暫時不出臺光伏產業的電價補貼政策,但對于光伏企業而言,沒有電價補貼政策,一方面可能限制了“金太陽”工程發電的使用范圍和推廣力度,另一方面確實很難調動項目投資方和設備供貨方的積極性。
的確,除了一部分光伏企業為了提高企業品牌或推廣光伏發電概念而申請“金太陽”工程之外,并不是所有的光伏企業在申請項目時都做好了“不賺錢”的心理準備。這也正是會出現去年多部委審批的“金太陽”示范項目因無法推進而被取消的原因。包括無錫尚德、阿特斯等國內知名光伏企業都出現了“半途而廢”的“金太陽”項目。
江西賽維有關人士表示,對于沒有持續推進“金太陽”項目的投資方而言,實際也有苦衷,例如不同地區的光照資源條件不同,項目投資額度和成本不同,不同項目的盈利能力可能相差很大,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建設的過程中遇到棘手的問題也是很難避免的。
光伏專家表示,加上今年全年光伏市場火爆引發的組件等設備價格高漲,市場高度供不應求,不少國內企業忙著接國外的高價訂單都接不過來,對于幾乎“不賺錢”的國內“金太陽”項目自然無力顧及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