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光伏巨頭呼吁保護“中國制造”聲譽
“今年需求非常旺盛,帶來了光伏產業產能的大規模擴充,但明年的變化將對企業品牌、服務、技術會更加看重。”國內第五大光伏制造商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表示,“那些只求短期行為的企業將不太好過”。
在此背景之下,瞿曉鏵表示:“我最擔心的是中國制造的聲譽受影響。”
而現實是,國內很多企業對于質量還不夠重視,在質量管控方面有缺失,甚至有的企業惡意造假給中國光伏企業“抹黑”。
高紀凡舉例說,2008年西班牙光伏裝機“狂飆突進”期間,由于市場嚴重缺貨,甚至有中國企業以紙板冒充光伏電池。而在普遍缺貨的2010年,國內主流的光伏電池制造商都不得不面臨一個尷尬的現實——來自國內同行模仿的假貨。施正榮透露,2010年,無錫尚德不得不安排200萬美元用于打擊假貨。
另一方面,目前一些國內企業為了搶占市場,在銷售光伏組件時做出了較高的承諾。高紀凡預計,再過一到兩年,中國一些企業將不得不因為產品未能實現協議達標而面臨越來越多的國際訴訟。
光伏巨頭紛紛表示,目前中國光伏產品還未在世界上成功構建出“一流品質”的形象,一旦出現光伏產品負面新聞,將對全國光伏產業帶來不良影響。光伏企業亟待在行業中樹立起“質量為先”的標準,以免因為個別企業行為而影響了整個行業的聲譽。高紀凡甚至呼吁成立行業質量促進機構。
國內光伏市場亟待開啟
一方面,呼吁國內企業練好內功,保持國際市場的領先地位,一方面光伏巨頭和專家也希望能夠啟動國內市場。
石定寰表示,中國光伏制造產業雖在短短數年間實現快速發展,但仍面臨著95%以上產品依靠國外市場的矛盾,國內市場亟待開啟。
國家能源局此前曾預測,今年中國的光伏累計裝機或達60萬千萬(600兆瓦),實現翻番增長。盡管如此,600兆瓦與今年中國預計的7000~8000兆瓦產量相比,仍不足10%。
常州億晶光電科技公司總裁荀建華也在論壇上呼吁,中國盡快啟動適合國情的上網電價方案,以撬動國內光伏市場發展。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共山也表示,期望中國盡快推動光伏市場從兆瓦級進入吉瓦級市場。
“上網電價法”是德國的經驗,通過對光伏發電上網電價高額補貼啟動市場,隨后有序降低補貼,帶動行業發展。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趙玉文也認為,盡快對光伏發電實施“上網電價法”是科學啟動我國光伏市場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