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坦言,因為兩輪招標價都不能反映光伏電站的真實成本和合理的電價,這亦導致很多民營資本對光伏電站投標望洋興嘆.
中國國家能源局自去年7月起已組織兩次光伏電站的特許權招標,目的是通過競爭發現光伏發電合理價格.第一輪的中標價格為每千瓦時1.09元人民幣,第二輪中標所有項目價格均低于1元,最高為0.9907元,最低0.7288元.
"價格肯定不合適,太低了,只有央企能賠得起這個錢,對行業發展很不健康,很不利."他稱,中標企業豪賭的基礎是冀望2-3年後光伏組件的價格能夠大幅度下降.而依賴于技術進步的組件價格究竟在兩年後會下降多少則很難有定論,這亦是光伏項目投標的最大風險之一.
由于特許權招標的價格具有標桿作用,光伏項目特許權招標價格偏低的結果,就是導致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光伏項目幾乎處于停頓狀態,他坦言,"必須讓熱愛環保的人有利可圖."
由于目前光伏發電成本仍然較高,在推進光伏"綠電"時,各國惟有推出各種激勵政策,如美國的光伏減稅政策,德國、日本、意大利等國的補貼政策,對民用光伏發電并網提供收購補助;中國則采用電價抽成的方式,集資補貼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高于火電上網電價的部分.
中國料鎖定地面電站發展模式
他表示,盡管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才有幾年的時間,但蓬勃發展勢頭已經可以略見光伏產業的未來,考慮到中國的生活模式和國情特點,估計中國的太陽能發展模式將以地面電站為主,而居民屋頂模式則基本沒有發展的條件.
"中國目前不具備大規模發展屋頂太陽能的模式,自然就形成了與國外不同的道路,所以中國地面光伏電站的比例會越來越大."他稱.另一方面,從目前已經進行的兩輪光伏電站招標就可以看出,中國光伏產業將以地面電站為主.
他強調,由于參與國家能源局光伏電站招標的主力是五大電力公司以及一些與發電和電力環保相關的央企,這決定了未來光伏電站的投資亦將主要來源于實力雄厚的央企,而考慮到經濟性和規模效應,他們將更多投資在規模較大的光伏電站上.
光伏發電是新興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能源比較,太陽能發電具有分布廣、無污染、無噪音等優點,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德國、意大利等光伏發電大國均對其上網電價進行補貼,中國除光伏發電招標以外,還自去年啟動財政資金支持的約300兆瓦"金太陽工程"和建筑屋頂光伏項目.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制造基地,目前已有逾10家中國光伏電池公司在美國、英國等發達市場上市,包括無錫尚德電力、中電光伏、英利綠色能源控股等.而尚德電力2008年已躋身全球第三大廠.
但中國國內光伏發電裝機規模仍然遠遠落後于先進國家.中國國家能源局周一稱,冀望中國2010年的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可達到600兆瓦(0.6吉瓦),比上年增長1倍.而第一光伏大國--德國目前累計裝機已達10吉瓦(1吉瓦=1,000兆瓦).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