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一代IT產業
20世紀90年代以來,IT產業一直是高新技術產業中的“明星產業”。“網絡泡沫”破滅以后,IT產業受到了一些沖擊。但隨著技術的積累,這個產業正在醞釀新的技術突破,新一代IT技術和產業正在孕育。新一代IT產業具有潛力的理由有:
一是具有巨大的技術升級空間。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已基本成熟。目前每秒2M的流量即被稱為“寬”帶,而新一代互聯網將可能達到每秒100M以上的高性能,這意味著下載一部高清晰電影只需幾秒鐘。新一代互聯網不僅更快捷,而且更安全、更方便。“互聯網”正在與“物聯網”(物與物之間的網絡)形成創新融合,這將成為新一輪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具有微型計算和通訊能力的各種物件設備通過聯網,可以使商業系統、社會系統與物理系統融合起來,形成一個個全新的、智慧的基礎設施和設備網絡群,包括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電網、智慧醫療等。思科已推出“智能互聯建筑”,電網智能化改造已開始在美國實施,上海所在的華東電網也正進行試驗。同時,我們正在進入“云計算”時代,許多IT企業都在進軍“云計算”市場。美國國際數據公司預測,到2012年全球“云計算”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約420億美元,未來5年企業在“云計算”技術上花費的預算將是現在的3倍。
二是具有巨大的市場開發潛力。隨著3G移動通信的發展,手機互聯網用戶越來越多,手機、筆記本、上網本等將形成聯動,創造出許多新的市場空間。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預測,3G牌照發放后,相關企業今后兩年至少投入2800億元建設資金,僅此一項有望形成上萬億元的產業發展規模。計算機已被列入我國“家電下鄉”產品,通訊“村村通”工程正在推進,農村信息化迎來了新的機遇,中國農村巨大的市場潛力將得到開發。
三是國際經濟危機為我國IT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在危機影響下,國際弱競爭環境為我國IT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提供了機會,隨著海外資產大幅貶值,實力較強的企業可以開展跨國并購,引進技術和人才。危機也降低了購買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成本,為我國企業購買先進適用技術帶來了有利時機。
四、綠色制造業
制造業是一個很大的范疇,包括鋼鐵、機械、汽車、造船、航空航天等行業。本文要強調的是綠色制造業,這里的綠色是指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或者低消耗、低排放,凡是符合低消耗和低排放要求的產業都可算作綠色產業。綠色制造業即是低消耗、低排放的制造業,所有的制造業都有可能成為綠色制造業。綠色制造業具有潛力的理由有:
一是制造業是工業化中期階段的主體產業。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制造業正在大發展。從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來看,工業化初期階段一般以輕紡工業為主體,中期階段一般以重化工業為主體,后期階段一般以深精加工工業和高技術產業為主體。我國正處于重化工業快速發展的時期,而重化工業是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國際經濟危機如何演化和影響,制造業都將在今后一段時期扮演中國工業化的主要角色。
二是綠色制造業是制造業發展的必然方向。與農業和服務業相比,制造業的資源消耗較多,對環境的破壞較大。十三億人口的中國進入重化工業大發展的時期,如果繼續按過去發達國家走過的工業化道路走,必將對資源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事實上,這種壓力已是當前的現實。而且,在全球氣候變暖的新形勢下,國際社會將對節能減排特別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出越來越嚴格的要求。為了適應這種新形勢,我國政府也在采取一系列主動的措施,促進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發展。因此,制造業的發展必須在符合綠色要求的框架中進行。
三是國際經濟危機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危機影響下,迫于生存壓力,發達國家的制造企業將向中國等新興市場加速轉移,中國制造業地位將得到進一步強化。危機也為我國制造業通過投資收購,積極參與國際產業結構調整,利用國際技術和人才資源提供了機遇。
五、文化傳媒業
文化傳媒業是一個大家族,包括文化創意產業、傳媒產業、教育培訓業、體育娛樂產業等。文化傳媒產業具有潛力的理由有:
一是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我國的人均GDP已超過3000美元,人們對精神文化方面消費的需求將大幅增加。據預測,到2015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占GDP的比重將超過5%以上。全國每年因新興產業發展的培訓人數需求量達3000萬人次。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許多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化資源都有待進一步開發。當前新文化、新媒體業態不斷產生,預示著文化傳媒產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二是文化傳媒產業是重要的新經濟增長點。文化傳媒產業知識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產業附加值高、發展潛力大,符合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方向,符合科學發展觀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符合擴大內需的要求,是最具有可持續發展特性的產業。文化傳媒產業是內容產業,資訊技術、網路技術和數位技術正與文化傳媒產業廣泛深入地對接和融合。隨著電信重組、衛星直播、數字電視以及通信網、廣播電視網、計算機網“三網”融合的快速發展,文化傳媒產業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3G牌照已開始發放,中國第一顆直播衛星中星9號已發射升空,邁出了衛星直播時代具有實質性意義的第一步。目前啟動有線電視數字轉換整體轉換的城市已經超過100個,數字轉換用戶首次突破4000萬戶。
三是國際經濟危機為文化傳媒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文化傳媒產業是提供精神糧食的產業,具有反經濟周期的特點,危機時期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反而會增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