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決此難題,我想到了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我稱之為“借雞下蛋”,操作起來也相對容易。比如發達地區向限發展地區購買工業排放指標,后者不必直接收錢,而是去占有對方的股份,然后每年按股分紅取得相應的收益。比如某地區可轉讓的排放指標值1000萬,一次性轉讓20年,那么就可擁有2億元的工業股權。這是說,限發展地區雖不能在當地辦工廠,但仍可易地投資辦工業,至于投向哪類產業,限發展地區有主動權,天南地北可任你選擇,你把排放指標賣給誰,你就可以擁有那個企業的股權。
第二個辦法是改稅制,主要是將增值稅改為消費稅。時下各地爭先恐后上項目,為什么? 說白了其實就是爭稅收。增值稅是屬地征稅,作為中央與地方共享稅,其中有25%留給地方。如此一來,哪里的項目上得多,稅收也就多,這樣無疑對限發展地區不公平。我曾多次寫文章,建議將增值稅改為消費稅。因為消費稅是在消費地納稅,這不僅可避免大家為爭稅而重復上項目,而且也維護了限發展地區的利益。
回頭再說麗江。上周到麗江做講座,與古城區委書記周鴻談起空氣收費的事,他很贊成卻又擔心上頭管理部門不會批。我說批不批倒在其次,不重要;即便不批也于麗江無損,重要的是表達出這種訴求可推動國家生態補償機制改革,同時也可大大提高麗江的知名度。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呢!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