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在大城市原則上不再布局新的純燃煤電站。去年11月,上海洋山港LNG接收站建成投運,開始為上海市民提供清潔的天然氣能源,并配套建設上海臨港燃氣電廠,總裝機容量160萬千瓦。北京市大力推進燃煤電站改造和搬遷,我已建議拆除或搬遷位于北京市區的四座燃煤電廠,即拆除位于CBD中心區的國華東郊熱電廠,異地建設燃氣熱電廠;拆除天寧寺熱電廠;大唐高井和京能石景山電廠實行煤改氣或異地建設燃氣熱電廠,這些項目的完成將使北京市的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已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相關企業的響應,即將實施。在大中城市發展分布式燃氣能源項目,如北京火車南站和廣州大學城熱電冷聯供項目就是很好的示范。另外,重慶等城市也已經開始推廣火電廠“煤改氣”工程。
四是在北方寒冷地區建設集中供熱機組,大量取代燃煤鍋爐。中國在用燃煤工業鍋爐近50萬臺,每年排放大量煙塵。國家能源局積極支持北方大中城市建設集中供熱的熱電機組,鼓勵工業園區建設背壓式供熱機組,優先安排以“上大壓小”方式建設的熱電項目。2009年全國熱電機組裝機已達到1億千瓦,2010年上半年又核準熱電聯產機組360萬千瓦。熱電機組的建設替代關閉了大量燃煤中小鍋爐,僅沈陽市就拆除了5000根煙囪。
五是燃煤電廠安裝脫硫設施,控制二氧化硫排放。近年來,中國新建的燃煤電廠全部配套加裝脫硫裝置,同時加大既有電廠的脫硫改造力度。2009年全國火電廠煙氣脫硫機組投運容量達到4.6億千瓦,占全部火電機組的比例從2000年的不到2%提高到現在的71%。2005-2009年全國電力裝機容量增長70%,而同期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13.14%,火電廠煙氣脫硫為此做出了很大貢獻。
六是大力實施節能和提高能效。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單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在能源工業領域,我們堅決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從2006年到2009底,已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6006萬千瓦,相當于英國全國的電力裝機容量。今年還將繼續關停1000萬千瓦。這些關停的小機組用大機組替代發電,每年可節約原煤81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4億噸。
當前,建設低碳城市,應對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已是世界各國的共識,很多城市已開始行動。上海世博園“城市最佳實踐區”充分展示了低碳城市的未來。葡萄牙館極具特色的軟木外墻,英國倫敦的零碳館,瑞典馬爾默的綠色屋頂,加拿大溫哥華的環保木屋,日本大阪的櫻花隧道,德國佛萊堡的向陽屋等,都展現了綠色和低碳的理念。
女士們,先生們,建設低碳城市,應對環境變化,需要城市領導者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堅持科學發展,促進城市和環境和諧。借此機會,我提幾點建議。
第一,大力發展低碳能源。城市應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需要,不斷提高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大力發展天然氣、水電和核電等綠色支柱能源,積極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非水可再生能源,推進傳統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潔利用,不斷優化能源結構,實現能源低碳化發展。在大城市不應再建設燃煤發電廠,上海、南京等缺煤城市更應作出表率。但現在我們有些城市還在熱衷于在本地建設燃煤發電機組,去年我國煤炭生產量已達28億噸,進口超過1億噸,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仍面臨上升的壓力。
第二,促進城市低碳發展。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貫徹低碳理念,著力推進交通、建筑和照明節能。推廣太陽能光熱一體化建筑。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加強城市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建設。推動能源技術進步,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倡導低碳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作為能源消費的主體,每一個城市居民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倡導綠色的出行方式,采用低碳的居住方式,使用高能效的家用電器,積極樹立節能是最清潔能源的意識。
第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當前,很多國家都在積極發展低碳能源,開展低碳城市建設,有很多值得相互借鑒和學習的地方,也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我們應該加強交流,推動務實合作。中國與美國建立了可再生能源伙伴關系,共同投資成立了清潔能源研究中心,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美國的駱家輝商務部長帶領30家新能源企業到中國洽談合作。中國和日本剛剛簽署低碳示范城鎮建設項目。丹麥的維斯塔司、西班牙的嘎米薩公司在中國投資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我們將與有關國家分享經驗,為推動能源和城市的低碳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女士們、先生們,上海世博會正在向世人演繹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燦爛主題,“綠色”、“低碳”無疑是這一主題的體現。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建設低碳城市,共同為創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而不懈努力!
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