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
從2000年的白手起家,到2001年取得第一筆收入,到2002年收入增長到400萬元人民幣,再到2003年收入遞增到1300萬元人民幣,正保遠程教育一步一步走向良性發展的道路,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吸引了“嗅覺靈敏”的風險投資機構。
“創業初期我們找過風險投資,但是根本沒有人對我們感興趣。”朱正東對第一次尋找風險投資的經歷至今記憶猶新,“但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變成了風險投資主動來找我們。”朱正東的融資之路可謂順風順水。
2004年正保遠程教育獲得了來自新加坡科技數百萬美元的風險投資。之所以選擇一家新加坡的投資機構,是因為2003年公司開始做上市的準備,相比國內上市的苛刻條件,朱正東覺得在新加坡上市比較適合。考慮到公司規模比較小,都是本土團隊,沒有海外背景,因此引進新加坡的風險投資旨在助其上市一臂之力。
在有了資本的加持之后,2007財年公司的收入達到了1180萬美元,同2006財年相比增加超過一倍。正是因為有了亮眼的成績,2007年3月,正保遠程教育獲得了來自蘭馨亞洲和晨興投資的聯合投資800萬美元;2008年初,蘭馨亞洲又追加了投資1000萬美元。
“我們之所以選擇這兩家投資機構,是看重他們的誠意,以及它們能夠帶給正保的增值服務。”朱正東認為,一方面正保遠程教育的業務本身需要有教育背景和資歷的公司,另一方面在公司治理上也需要有經驗的投資方的幫助,“蘭馨亞洲有顧問公司的背景,對于公司的管理能夠提出很多好的意見,晨興投資在教育領域很專業,并且兩家都有過成功的互聯網投資案例,晨興投資過搜狐,蘭馨亞洲投資過攜程,因此我們認為這兩家投資機構比較適合我們。”
正保遠程教育的融資步伐并沒有停止,2008年5月,公司又獲得了來自貝塔斯曼亞太投資部門的1570萬美元投資,獲得公司發行前總股本的4.9%的股份。“上市前,考慮戰略合作的可能性,以及對公司未來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我們引進了貝塔斯曼,它在美國和歐洲有足夠的影響力,對我們去美國上市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朱正東說。
在獲得了資本之后,正保遠程教育為了搶占市場、擴大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從2005年開始對不同行業的教育網站展開了收購行動,比如2005年收購自考365網,2007年收購財考網,2009年9月收購浙江新理想學校等。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投資機構看中正保遠程教育,主要是看重了它的成長性以及行業地位。據某研究機構調查,在會計領域,正保遠程教育的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除了品牌影響力之外,正保‘學員至上’的服務理念使它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有了更多的勝算。”朱正東的理念是“以學員為中心,一切為學員服務”,學生每一個意見、建議都會反饋給朱正東,網絡問題、技術問題、教學問題,客戶服務問題,朱正東都會親自詢問原因,直到處理結果令學員滿意為止。
上市
在引入了貝塔斯曼的投資之后不久,朱正東也正式完成了他從創業者到上市公司董事長的身份轉變。2008年7月30日,正保遠程教育成功登陸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旗下的紐交所高增長市場,共募資6125萬美元。“這一生中,我感覺最驕傲的事情,就是上市那天當我看到五星紅旗和正保的旗幟在華爾街上空飄揚的時候。”朱正東指著辦公室墻上的照片說,“那一刻,全身的熱血都沸騰了,感覺過去經歷的一切苦難都是值得的。”
朱正東之所以選擇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是考慮到正保遠程教育本身橫跨了互聯網和教育兩個行業,而這兩個行業在美國都受到了認同。“我們并不缺錢,我們缺的是更加規范的監管。”朱正東認為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很需要規范經營。“事實證明,美國的市場有最嚴格的監管,這對企業的發展是有利的。”
正保遠程教育選擇的上市時間,恰逢金融危機開始的階段,因此融資金額比預期下降了不少,但一向樂觀的朱正東并不認為這是一件壞事:“那個時候,整個市場都進入低迷,我們能夠上市成功,已經是很幸運了。融資后我們可以踏踏實實的苦練內功。另外,融資金額偏低,也有利于公司的運營,更防止一些盲目投資。”朱正東的樂觀精神再次得到了體現。
朱正東的樂觀不是盲目的,網絡教育市場正成為投資者關注的新領域,而且未來的發展趨勢不言而喻。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數據,中國職業教育和考試培訓市場市值預計到2010年將增至1550億元,其中網絡教育市場的市值有望達到328億元。
2009年11月18日正保遠程教育發布的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第四季度凈營收為1020萬美元,同比增長31.4%,凈利潤為130萬美元,同比下滑45.1%。朱正東表示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資金投入了新領域,以及人力資本的增加。“凈收入增長、利潤下降,是公司在擴張期的正常現象。”朱正東說。
對于未來的發展,朱正東還是信心滿滿,“2010年,正保會在不同的領域都進入高速增長期,原有的醫學、建設、自考等領域都會進入一個成熟階段,而其他新進入的領域,我們也會把基礎做的更加扎實。”朱正東說,“正保遠程教育一定會堅持兩個不動搖,即堅持網絡和教育的發展方向不動搖,堅持建立終身和完全教育體系的發展戰略不動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