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城河水污染從何而來?
2009年1月5日和10日,淮河水利委員會的兩次例行監測表明:發源于山東臨沂、流經邳州市的邳蒼分洪道河水砷濃度分別為每升1.987毫克和0.512毫克,超出地表水三類標準(最高每升0.05毫克)的38.6倍和9.24倍,嚴重威脅流域50萬群眾生命安全。為有效控制含砷污水進一步擴散,并嚴防向大運河及下游排泄,保護大運河沿岸幾百萬群眾飲水安全,邳州迅速啟動應急處置方案,在相關河道建設6處截流水壩。記者了解到,此后山東臨沂和江蘇邳州兩地聯合耗資一千余萬元、歷時數十天治污,在4月底汛期來臨前完成污水治理工作。
記者從邳州有關部門獲悉,8月2日,邳州市連夜將含砷污水治理初步方案傳給山東省臨沂市政府,待山東方面盡快認定后,將立即組織實施。目前,邳州正安排采購中心全力做好治污所需設備和原料采購,相關各項工作正在緊張進行。
一些村民說上次耗資千萬元的含砷污水治理工程剛剛結束不到3個月,這次又出現含砷污水下排,這種單純的污水治理不能從根本上消除上游有毒污水的威脅,只會陷入“污染-治理”循環怪圈。目前,有關部門只是定期對相關河道進行監測,上游經常在晚上或下大雨時偷偷下排污水。希望有關部門盡快在相關跨界河道上建立監測站,實時監測河流水質情況,一旦發現異常,能及時采取應急防范措施。同時,江蘇、山東有關地區和部門應建立跨界治污的長效機制,徹底杜絕上游下排有毒污水,讓老百姓不再生活在擔驚受怕的環境里。
山東臨沂市億鑫化工有限公司非法排污
砷污染事件發生后,國家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江蘇省環保廳,徐州市環保局、水利局等相關部門立即派人趕到邳州,協調處理此次砷污染事件。記者與他們聯系,希望采訪此次砷污染的具體情況,但他們均以“事情正在處理”“不方便透露”等理由予以拒絕。因此,記者沒能拿到這次砷污染的具體數據。
山東省臨沂市環保局局長段衛東告訴記者,此次污染事件由臨沂市高新區一家名為億鑫化工有限公司的企業引起。該廠今年4月份私自安裝了有機反應釜,利用砷酸生產一種名為阿散酸的飼料添加劑,這一過程產生了大量含砷廢水,而且濃度較高。以前,企業將污水暗藏在園區內的一個池子中。到了汛期,企業偷偷往外排放這些污水,造成整個南涑河流域及其下游的江蘇邳州水體含砷超標。排放的次數目前公安機關正在調查。
對此,臨沂市環保局采取了四個措施:一是找到污染源,鎖定排污企業,將其關閉。7月23日,臨沂市環保局已經發現南涑河水體含砷超標,經過逐個斷面地排查,24日中午鎖定了排污企業,即億鑫化工有限公司。臨沂市高新區管委會隨即將企業關閉,切斷污染源。同時,因為這一案件屬企業私自、非法排污,臨沂市環保局將其定性為刑事案件,已經移交司法機關審理。目前,企業法人代表、實際經營者、兩名副廠長一共四人已經被刑拘。
二是查清原因后,馬上把臨沂境內的污染水體,用筑壩攔截措施,從下游到上游層層攔截。臨沂市一共設了14道壩,攔截河道20公里左右、水體70萬立方米左右。目前,絕大部分超標水體被攔在臨沂境內(即南涑河流域),只有極少部分流向江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