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們開始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已經晚了。”陳紹鵬在回憶起這段歷史的時候不無得意地說,“在洋品牌相對薄弱的市場上面,聯想很快站穩了腳跟。”
陳紹鵬1996年離開西部市場的時候,聯想在西安、成都、蘭州等城市已經遍地開花,代理商擴張到300多家,銷售數據是前一年的5倍以上。搶在競爭對手之前,把聯想的旗幟插到最邊遠的地方,盡情享受攻城略地的快感。
想當年從對手手里搶渠道
如果說非要在陳紹鵬的聯想生涯中找出點“失敗”來的話,1996年的那段時間或許是唯一的選擇。
那時候陳紹鵬剛剛被楊元慶從西南市場調到廣東開拓市場。面對代理商市場上鐵板一塊的“康柏”和“IBM”,陳紹鵬窩在自己那輛老舊的藍鳥車里,在嶺南的高速公路上奔波了整整一個春天。
“壓力比那時候更大,工作比那時候更忙。”陳紹鵬說,“不是一個級別的,要考慮的事情更多。那時候條件很艱苦,廣東到處都在修路,經常車壞在路上還要自己修。”
當時正是聯想在全國市場上首次全面祭出“價格戰”法寶的時候。在那一年中,聯想先后四次大幅度降價,把當時最先進的機型“奔騰133”也拉到萬元以下。憑借這樣的攻勢,聯想在全國市場“四戰四捷”,打得AST、IBM和康柏徹底跟不上節奏摸不著頭腦。
但只有在陳紹鵬負責的廣東市場上,康柏“鐵板一塊”的形勢沒有出現任何變化。
“沒辦法,廣東和香港市場幾乎同步,當地人更信任洋品牌不信任國產貨。”陳紹鵬說,“剛開始那段時間實在是苦惱,當地的代理商都不愿意做聯想,市場的確不認。”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97年春天———那時候楊元慶在北方信心滿滿,但陳紹鵬在整個春天都窩在自己那輛老舊的藍鳥車里,在嶺南的高速公路和國道上左沖右突,苦苦尋找著突破的方向。
“最后我找到的辦法是讓代理商同時代理康柏和聯想的機器。”陳紹鵬說,“開始的時候非常辛苦,幾乎沒有人愿意放棄外資品牌的代理權。于是我們就說,沒問題,你可以同時做兩個品牌的貨,這在之前是沒有過的。”
不過隨后代理商們漸漸發現,從自己手里賣出去的貨,聯想逐漸增多,而康柏卻越來越少。在最初的10家代理商里,最后有8家徹底變成了聯想的代理。1997年上半年,聯想在華南和華東的銷量分別增加了2.3倍和2.8倍,整個1997年,聯想在廣東的銷量增加了5.8倍。
“我們不僅搶了康柏的市場,還搶了康柏的代理商和銷售渠道。”陳紹鵬說,“只要持之以恒地開拓市場,并不是沒有機會。”到后來,聯想在廣東的代理商超過了300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