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是弘揚江蘇人創業、創新和創優的“三創”精神。連云港的“三新”產業為沿海開發打好了基礎。其中,新醫藥產業群銷售額和上交利稅居全國行業“頭把交椅”,有36個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項目進入“國家隊”;新材料產業中的碳纖維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汽車、石油化工等行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以核能與風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為沿海開發提供了“無窮動力”。其中,江蘇田灣核電站前6個月上網銷售電量56.34億千瓦時,實現銷售收入22億元,上繳國稅、地稅等各項稅費8.59億元。
沿海地區將成為江蘇經濟新的增長極
江蘇有海岸線954公里,海域面積3.75萬平方公里,港口資源潛力很大。深水航道建設對江蘇新一輪經濟拉動和打造港口強省至關重要。
鹽城市經貿委的相關人員告訴記者:構建鹽城大風電能源基地將成為江蘇沿海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風電站的下方大片的空地則可以用來發展光輻產業,風能發電下方是太陽能電站,兩者完美組合,最大程度利用了灘涂資源,而且對環境沒有任何危害。據了解,目前國家已在南通、連云港、鹽城等地的沿海一線部署了三峽總公司、廣東核電、國電龍源等多家公司近百萬千瓦風電場。
在江蘇沿海地區,裝備制造業也開始蓬勃發展:悅達起亞汽車二期工程已形成年產45萬輛的規模;在南通,已形成以中遠船務、中遠川崎和中遠鋼結構為龍頭的船舶修造及配套企業集群……
江蘇沿海地區在該省經濟社會發展大格局中,一直被視為一條短腿。隨著沿海開發這一國家戰略的實施,江蘇經濟發展的版圖上將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