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淘汰落后,優化結構。各地在嚴格環境準入的同時,利用“倒逼機制”調整產業結構。2008年,遼寧省在治理遼河污染中,對全省417家造紙企業全部實施了停產治理,取締了267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造紙企業;松花江流域三省(區)組織制訂了具有區域產業特色的糠醛工業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山東省在南水北調沿線區域執行的COD排放標準,嚴于2008年國家行業標準2.5倍,促進了產業優勝劣汰。
三是加大投入,增強能力。各地不斷豐富籌資方式,推進污水治理。截至2008年底,松花江流域列入規劃的222個治污項目,完成93個,占42%;在建117個,占53%,成為第一個有望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治污工程的流域。
四是嚴格執法,加強監管。各地積極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2008年,松花江流域三省(區)共出動執法人員8.8萬人次,檢查企業近3萬家次,立案查處違法企業1800家;淮河流域四省共出動執法人員52.2萬人次,檢查企業近21.8萬家次,立案查處違法企業1639家。
五是落實責任,獎罰分明。各級地方政府層層簽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并作為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根據2008年度考核結果,黑龍江省對5個地市政府進行通報批評,對7個地市實施“區域限批”。
經過努力,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我國環境質量總體穩定,部分環境質量指標有所好轉。其中,七大水系Ⅰ~Ⅲ類水質比例提高6.3個百分點,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高錳酸鹽指數平均濃度比去年同期下降14%。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對休養生息指導思想的認識還有待提高,重經濟、輕環保的現象依然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問題還較為突出,環境治理的欠賬還很大等。
三、進一步落實休養生息的政策措施
當前,要把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與擴內需、調結構結合起來,堅持“揚湯止沸”與“釜底抽薪”相結合,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第一,全面堅持休養生息的指導思想。要把休養生息有機融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實踐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綠色經濟,不斷降低污染負荷;要充分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綜合運用工程、技術、生態的方法,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改善環境質量,逐步建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
第二,大力加強產業結構調整。積極開展規劃環評,從源頭控制污染,提高環境準入門檻,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和關閉重污染企業的力度。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