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長安汽車已經具備了1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但部分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卻跟不上。“電機和電池等關鍵零部件,單個零件測試性能良好,要解決批量生產一致性的問題,需要大量生產和檢測設備,在行業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廠家投資非常謹慎。”長安汽車有關負責人說。
關鍵在政府引導
“完善新能源轎車運行環境應該成為政府長期努力的方向。”王志元說。
長安集團有關負責人則認為,新能源汽車售價高,目前還沒有個人購買。希望政府能夠給予新能源轎車生產企業優惠貸款,對購買者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加大政府公務用車對新能源汽車的采購力度,形成消費示范效應。
“電動轎車的動力電池,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統一的規格,整車制造商只能根據不同電池企業提供的產品被動進行整車布置的調整。”長安集團相關負責人認為,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要盡快健全國家和行業標準,起到規范和指導作用,避免新能源汽車產品無序發展、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損害消費者利益。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標準、檢測標準與認證程序等要與生產同步進行,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避免引發不良后果。同時應盡快統一相關基礎設施的技術標準,避免國家資源配置和基礎設施建設重復、浪費,保障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與普及。
此外,從產品本身講,我國新能源轎車的可靠性等性能還需要提高。要真正實現產業化,尚需大量資金投入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攻關中。有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希望政府能夠積極引導建立以政府信用、投資實體為平臺,以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債券發行為手段的開發性金融信貸政策體系,解決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的研發資金來源問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