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過剩”甲醇
中石化的煤化工發展需求,與河南方面可謂情投意合。
2009年兩會期間,河南煤化集團董事長陳雪楓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下一步要根據建設‘產業集聚區’的思路,推進大型基地化建設。基地化就是工業園區基地化,包括大型煤炭、煤化工基地。河南省政府和中石化簽訂一個戰略合作協議,就是要合作搞煤制烯烴項目。”
陳雪楓當時強調,煤炭深加工一直是河南煤化的發展思路。
柴沁虎認為,河南項目正式啟動后,中石化很可能外購甲醇作為生產原料,在降低投入和成本的同時,也幫助消化河南地區過剩的甲醇產能,形成雙贏。
亞化咨詢分析師也對記者表示,根據河南項目的投資額度估計,該項目將采取外購甲醇制烯烴的方式,而不會從煤制甲醇做起。
柴沁虎說,“去年,國內甲醇年產能為3000萬噸左右,而消費量不過1000萬噸,其中還包括大量的進口甲醇,這表明國內產能已經大大過剩。”
河南地區煤制甲醇產能也早已十分充足。在河南煤化旗下,永煤集團50萬噸/年煤制甲醇項目和中原大化50萬噸/年煤制甲醇項目先后于2008年投產,而鶴煤集團60萬噸/年煤制甲醇項目預計也將在今年投產。
亞化咨詢分析師稱,“這三個項目,將保障中原石化甲醇制烯烴項目的原料供應。”
柴沁虎表示,此前就曾有業內人士向工信部建議,應在大型煤制甲醇生產基地附近發展煤制烯烴項目,以消化一部分過剩產能。
而在合資意向書簽訂后,中石化旗下的中原石化與河南煤化已簽訂了甲醇供貨合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