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施工過程中要檢查屋面現場的排水系統是否完善,特別關注易發生滲漏的節點。如存在不足要做好改進工作。根據設計的屋面綠化形式,選擇決定采用什么種類和型號的防水材料。實際施工中要嚴格按施工規范操作,垂直升降吊機的安裝和運行過程中要確保不損壞屋面防水,一般卷材屋面坡度最好在3%左右。種植面和建筑立面邊緣,要有不少于40厘米隔離帶。屋面的下水、排水觀察孔、通氣孔等處也應有20厘米以上的礫粒帶或輕質物質帶隔離。
植物的選擇與固定
遵循植物多樣性和共生性原則,以本地鄉土常用品種為主,適當增加引種成功的外地植物。以生長特性和觀賞價值相對穩定的低矮灌木、草坪、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等為主。選用植物要求抗風、耐干旱、耐高溫、耐寒冷和抗酸雨能力強等抗極端氣候能力強的植物品種。
選用易移植、耐修剪、耐粗放管理、水肥要求不高、生長緩慢的植物,可盡量減少日常枝葉修剪量,降低運輸成本。應選擇須根發達、根系淺的植物,不宜選用根系穿刺性較強的植物,防止植物根系穿透建筑防水層。對有一定高度的灌木類,采用花池、花缽或適當做地形堆土等形式栽培來固定住植物,或采用土層下支架固定。
栽培基質(土壤)的分解和流失
栽培基質(土壤)的分解和流失問題是屋面(頂)綠化的共性問題。由于輕質屋面綠化的人工栽培基質層厚度只有5厘米左右,因此,為保證栽植植物的健康生長,有效控制基質(土壤)的分解和流失就顯得尤為重要。輕質屋面綠化栽培基質土層薄、重量輕,而長三角地區自然氣候條件下偶遇的暴雨、臺風等災害性天氣,對基質保持也非常不利。
栽培基質必須要有良好的穩定性,組成成分中要有一定比例骨料(不小于30%)。我們目前采用的比例為壤土:木屑:礫石=1誜2誜2。過濾層無紡布的厚度不能低于200克/平方米,邊緣和接縫要嚴格按要求施工,搭接不少于10厘米。初期種植植被要有合適的密度,要能在2~3月時間內較快覆蓋種植土層表面。每年開春后,植物恢復生長前要根據土壤損失情況,有計劃地適當補充營養土。
蓄排水板與保濕毯的應用
合理選用屋頂綠化專用蓄排水板和保濕毯,是輕質屋面綠化的核心技術之一。通過專用蓄排水板來解決集中降雨期的排水和干旱期的蓄水,而保濕毯則可以做到適量蓄水,在基質水分干燥的情況下,持續以水氣的形式解決植被對水的需求。
根據屋頂面積大小和不同排水方式計算屋面排水量,從而選擇合適高度和流量的蓄排水板產品。注意蓄排水底板的搭接,要做到安全牢固。保濕毯和過濾層不要混淆使用,保濕毯在蓄排水板的下層而過濾層在蓄排水板的上面,過濾層接縫要有10厘米以上,并用膠水粘合。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