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場訊) 臺灣人邱豐順因為與創維的一次嘗試而獲得創業機會和資金,現在他希望成為更多大公司的設計外腦。
如果不是遇到楊東文,邱豐順壓根就沒有想過要出來創業。這個畢業于大同工學院的臺灣人,一直以來的職業理想是成為大公司的頂級工業設計師。為此,他奮斗了整整15年。
15年中,從擔任底層設計公司的工業設計師,到臺灣藍天電腦設計中心經理,再到飛利浦臺北設計中心資深設計專案經理,他像一只蝸牛一樣,通過一點點的努力,不斷接近自己的目標。直到2001年,被聘為摩托羅拉亞洲區的設計總監,他攀登到了自己心目中的職業頂峰。
而在2006年,身為創維集團彩電事業部總裁的楊東文,面臨一個異常棘手的問題—如何使創維的產品讓消費者在家電賣場一眼就能認出來。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此之前,盡管他已經在創維內部成立了20個人的設計團隊,后者也在深圳市南山區高新南一道的創維大廈忙活了一年,但是沒有一款讓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出現,這讓楊東文異常郁悶。他不知道創維如果去掉Logo,在原料、工藝、功能、外觀等方面幾乎和其他電視廠商區別不大的日子還要過多久。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楊東文希望借助外腦,比如通過舉辦電視設計大賽解決這一問題。而正是在這次大賽上,2005年因為高層變動從摩托羅拉離職擔任評審的邱豐順進入了他的視野。“楊東文讓我自己組建設計團隊,為創維設計一些與之前完全不同的產品。”他在接受《第一財經周刊》采訪時如是說。
后來的事實證明,楊東文這次押對了寶。依靠由20多個清華美院學生組成的項目團隊,用了3到4個月的時間,邱豐順為創維設計出了強調使用體驗和節能概念,最薄處僅2.2厘米的超薄LED液晶電視,而憑借在彩電企業首次采用邊框與屏幕融為一體的獨特外觀設計在此后獲得了德國iF國際設計大賽最佳產品獎。邱豐順也因此賺取了其創業的第一桶金。
如果不是因為對民營企業缺乏了解,邱豐順也許會接受楊東文的再三邀請,擔任創維的設計總監,在自己履歷中再增加一個民營企業。出于種種顧慮,邱豐順決定換一種方式與創維合作。
邱豐順所說的另一種方式是,2007年他拿出170萬元積蓄,在北京萬達廣場租了一個240平米的寫字樓,成立藝有道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自己做老板,與創維進行戰略合作。具體合作方式是創維投資入股,將一部分產品的設計外包給藝有道,而藝有道則以一個“設計外腦”的身份幫助創維建立創新設計中心,培訓設計人員,同時藝有道也可以接受其它企業的設計訂單,與創維實現利潤和成果共享。
這無疑是一種取巧的合作模式,藝有道提供的數據顯示,即便是到了2010年,在其800多萬的銷售收入中依然有60%來自創維,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讓邱豐順避免創業之初缺乏客戶的煩惱,但是由于之前邱豐順一直在公司工作,領導一個團隊很容易,具體到管理一個公司卻缺乏經驗,為此在長達半年的時間內,他坦誠“自己有些手足無措”。
事實上,對內地缺乏了解導致邱豐順一開始在注冊公司時,就遇到了大麻煩。“工業設計在工商局那里沒有專門的行業歸類,在工商局怎么都批不下來。”邱豐順說,為此他不得不三番五次去工商局跑。
更糟糕的是,公司沒有注冊下來就意味著他沒有專門的法人賬戶,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他根本無法開展業務,每個月12個人60到70萬元的工資、辦公支出,很快讓他捉襟見肘。為了節省開支,他甚至讓長期賦閑在家的妻子,當了人事部經理。而每天晚上,他不得不拿出在清華讀EMBA時的課本,反復研讀在內地怎么成立公司,不斷向朋友請教如何在北京開公司。
“人脈最后起了重要作用。”邱豐順說,那些他在內地這五年認識的朋友幫了他大忙。比如與他很熟的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秘書長黃秀武在關鍵的時候給他支了一個招,讓他從網上下載打印國家關于工業設計的政策,連同申請一起交給工商局,注冊很快因此被通過。而楊東文出于對他的信任,在公司沒注冊之前,先打款,后將訂單交給他的做法,也幫助他度過了最初在資金上的難關。
創維也因此受益,事實上,在邱豐順的幫助下,在過去的4年中,創維建立了一整套涵蓋概念、功能、外形、材料、工藝、成本、評價、反饋工業的設計流程,設計師隊伍也從最初的10人增加到200多人。有了創維產品設計的經典案例,邱豐順也很快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訂單,但是邱豐順沒有透露像創維這樣的合作伙伴有多少家。他只是說,現在澳柯瑪、索尼愛立信、海爾等大公司都已經是他們的客戶。
“當然不是每個企業都會采取與創維的這種合作模式。”據邱豐順介紹,在過去的兩年中,藝有道已經探索出新的與企業的合作模式。一種是一年開發出一兩個產品,這主要是針對一年只有一兩種新品問世的企業,另一種是年度合作,這主要是針對一年有許多產品推出的企業,年度合作可以在定價上給予優惠。還有一種基于企業戰略規劃的需要,幫助企業開發全新的產品。
然而邱豐順并非高枕無憂。隨著藝有道規模的擴大,原有的設計團隊,由12個人增加到20個人,要讓這些扎著馬尾、個性張揚、崇尚自由的設計師擁有一般公司人團隊的合作意識并非易事,而常常一個產品的工業設計由不同公司成員之間的合作才能完成。
“我們建立了包含橫跨設計專業能力和其他設計職業素養考核機制。”邱豐順說,每到年底,每一個藝有道的成員包括邱豐順,都會對不同的設計師,根據考核機制中的20項考核指標做評比,而許多情況下,并不是設計做得最好的設計師,獲得最高分。
而為了留住工業設計師,他給自己的員工最好的工作環境,在位于尚8創意產業園LOFT的新辦公地址,設計師們可以在任何時間,走到二樓的大開間內,打游戲,玩桌球,看電視,甚至騎著單車在300平米的辦公區域內表演絕技。而下一步他打算給工作到一定年限的設計師3%到5%的股權,以留住核心人員,避免像其他工業設計公司由于人員流動過大導致公司發展大起大落情況的發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