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走向低碳,中國也在努力走向低碳,但是低碳經濟不是一蹴而就的,還是要通過發展來解決。”2010中國綠色公司年會專家委員潘家華日前接受《綠公司》雜志采訪時表示,發展低碳與國內經濟轉型可以互為促進,但不應挑戰“發展”這個硬道理。
潘家華已經是連續第三年擔任中國綠色公司年會的專家評委,這位國內氣候變化領域的權威智囊強調,氣候變化是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也只能通過發展來解決,而不可能通過遏制發展來解決。他認為,發展低碳經濟的根本方式還是把發展的收益返還到環境保護和低碳經濟建設之中。“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以汽車工業舉例,只有汽車工業的資本實力更強大,科技力量更發達,電動汽車的發展才能有更強的支撐。“先有規模再有效益,不能本末倒置。”
現在有些人把氣候變化問題、低碳經濟發展問題視為發達國家遏制發展中國家崛起的一個陰謀。“關鍵在于怎樣去理解和把握”,潘家華認為這個概念太寬泛、太隨意,如果認為低碳經濟是個陰謀,不去鉆這個圈套,那就稱不上陰謀;如果不認為是陰謀,偏要往里面鉆,結果也會成為一個陰謀。“企業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穩妥創新,如果好大喜功,紛紛上馬風電、太陽能項目,又沒這個財力和基礎,那不就是往圈套里跳嗎?”
潘家華表示,當下中國企業界更現實的做法是提高碳生產力,關鍵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單位碳排放的產出。“當前乃至于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高碳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壟斷地位不可能改變,化石能源穩定、成本低,符合中國當下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需要,而且也能為高成本的無碳能源的發展提供資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