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氣候變化讓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和環境遁入困局,2009年9月,胡錦濤總書記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的講話明確提出,我國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里首次將發展低碳經濟列為2010年的重點工作,提出“要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大力開發低碳技術,推廣高效節能技術,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由此可見,中國在未來十年間將會掀起一場發展低碳經濟的綠色風暴,這樣不僅能為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更能讓中國在環保問題上發揮表率作用,從而使中國發展模式在世界上完全站穩腳跟。
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符合中國國情的一種必然發展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
太原市作為資源型省會城市,要想建設新型工業基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必須緊緊抓住并利用國家推動、扶持低碳經濟發展的機遇,把培育和發展低碳經濟作為戰略取向。眾所周知,太原煤炭資源豐富,且目前正處于重化工業快速發展的階段,經濟的騰飛發展必然要依靠高碳能源的驅動,是個典型的高碳經濟城市,而這些都與發展低碳經濟之間存在著比較尖銳的矛盾,要實現本市的高碳產業低碳化發展、建設低碳城市以及構建居民的低碳生活,都需要面臨更大的困難和調整,其任務也更艱巨,風險也更大。
結合太原市自身的發展實際,低碳經濟的重要發展思路就是要把低碳經濟和全市節能減排結合起來,做好能源基地和支柱產業的轉型,積極探索高碳產業低碳化發展的科技研發,同時還要加強居民的生態道德建設,倡導和諧、健康的低碳生活。根據這一思路,太原市通過能源降碳、產業降碳、生態降碳等多種途徑推動低碳經濟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通過改善能源結構來提高資源利用效益。太原市要依托豐富的煤炭資源,要把東山熱電廠建設成環保綠色的大型坑口電廠;推進煤炭資源的整合力度,提高煤炭產業的附加值及使用和轉換效率;在能源的供應上逐步擺脫對本地煤炭和其他化石能源的依賴,提升低碳、無碳和可再生能源的供應和消耗。
其次是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太原市要因地制宜開發和推廣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多種清潔能源,達到低碳經濟的理想形態。這樣就要求以企業為主力軍,加快高碳產業低碳化的調整,鼓勵企業使用新技術來發展循環經濟,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另外還要以低碳經濟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提高環保產業發展水平。
最后是推進生態道德建設,倡導低碳生活。低碳經濟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而低碳經濟的發展除了依靠政策的引導、資金的保障、技術的支撐外,還必須要加強人們的生態道德建設。發展低碳經濟就必須要讓人們充分認識到“低碳”并不是一個虛有的未來概念,而是實實在在伴隨在人們身邊。只有這種“低碳”的生態道德深入人心,才能喚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廣泛參與,自覺選擇綠色環保、節儉消費的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