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我國汽車產業大發展的一年,產銷量躍居世界第一已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我國汽車發展熱情空前高漲,我們有理由相信,2010年同樣也會成為我國汽市“生龍活虎”的一年。
2010年兩會上,汽車界代表、委員紛紛為汽車行業發展獻言獻策。“調結構、促轉變、謀發展”將是今年汽車行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其中,注重長遠發展、開拓新能源成為了各界關注的焦點。
然而,隨著國家對節能、減排、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汽車行業需要在探索“低碳”的道路上將擔負起更多的責任。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發展的腳步就應該適當放緩。
首先,汽車產業必須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低碳”道路。從兩會代表委員的提案建議中可以看出,發展新能源汽車將是一種最佳的戰略選擇。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鳳英建議,發展新能源汽車和高品質小排量汽車被認為是中國乃至全球汽車產業踐行低碳模式的兩大途徑。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戰略無疑將是我國汽車產業未來競爭的制高點。
其次,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汽車產業不能僅靠政策扶持,更重要的是加大自主品牌研發力度,著眼于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日前,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公布了2010年減排目標,二氧化硫排放量力爭比2009年再削減40萬噸。這意味著作為“排氣大戶”的汽車產業,必須契合市場需求,在技術薄弱環節上下功夫,“只換湯,不換藥”的產品最終將會被淘汰出局。
另外,汽車行業在探索“低碳”的道路上,還應配合其他關聯產業平衡發展。一個人走的太快,將會被一群人拖住后退,汽車產業發展過快勢必會帶來諸多不利因素。
在“低碳經濟”的框架下,汽車產業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均衡發展,生產設備、鑄造工藝、原材料加工等都與汽車整車生產息息相關。一個環節跑出了“低碳”框架,將會導致整個產業鏈的結構失衡。這要求汽車產業放慢腳步,穩扎穩打,制定出具有實現戰略目標的具體措施,實現關聯產業平衡發展。
我國把“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實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低碳發展的目標,這對剛剛接觸新能源的國內汽車產業來說,將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低碳可以推動新能源的開拓和技術研發。同時,新能源將是汽車產業里節能減排的主力軍,剛剛起步的新能源汽車需在低碳道路上理性、健康、平衡的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