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化”按職能管理也并非完美,只不過是中小企業可以參考的一個方式而已。
當企業渠道發展到一定規模時,事事都等總部決策、靠總部千里之外派兵救火,也會有貽誤戰機的可能。這時候,企業外設分公司或辦事處,實行區域“自治”成為必然選擇,而且必然又會走到“塊塊化”管理的老路上去。
筆者認為,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要“條塊結合”,比如,區域可以化為塊狀,但區域內則是條狀,或服務型機構是“塊”而市場開拓職能為“條”(如招商隊伍),形成職能的專業分工。
在四種情況下,不可輕率盲動。
1.人才準備不足。
實行“塊塊化”管理,首先要求企業有一批能擔當方面之任的將才。這件事情急不得,培養與招聘都要有個過程。
不管是分公司經理還是大區經理,其任職條件實際上應相當嚴格。這要求其必須是“全才”,最少服務類、管理類、指導類工作都在總部歷練過,市場上“吃喝拉撒”的事要全懂。否則,其個人能力的短板會因無人制約而產生放大作用。
【案例】曾經有一家快消品企業,抽調一名管理后勤的干部擔任大區經理,雖然此人服務型工作做得很好,也深得公司信任,但對渠道管理、市場促銷一竅不通。為建立威信,他強迫下屬采用自己“創新”的運作方法,接手一年后,區域銷量所剩無幾。
2.資源準備不足。
實行“塊塊化”管理,會導致企業有限的資源被分散,資源不足時不可分兵。
整體上是強勢的企業,如果把人、財、物分散到區域市場,也可能出現局部劣勢,那就很可能被對手各個擊破。
【案例】某環保產品企業,一直是行業中強勢品牌。當人員集中使用、費用集中使用時,始終保持著較高的市場占有率。為進一步拓展全國市場,他們把近1000萬的廣告費用分成7大區域投放,市場干部各管一片。結果分別受到不同競爭對手和當地企業的反擊,不但新市場沒能開拓,連原有的重點市場也丟棄了,各區域銷售均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
3.管理基礎不足。
實行“塊塊化”管理,還要求企業必須有健全的內部管理制度。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