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美容這個時髦的服務行業在河南幾乎無人問津。二十年后,搞美容已然成為女性創業的首選。不少人認為,這個行業利潤高、時尚光鮮,挺適合女性經營,開家美容店的門檻也不僅限于店面環境,還增加了更多的“科技含量”。
劉曉萍就親身經歷了這將近二十年的轉變。
緣起
被“美女”吸引 愛上了美容新概念
劉曉萍在工人路有家800平方米的店面,一樓美發、二樓美容,“茜茜”這個店名在鄭州西郊小有名氣。
相比店內精致的裝飾,劉曉萍的辦公室卻極簡陋,辦公桌上擺著一堆一堆的護膚品、醫學雜志,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連個窗戶也沒有。
“我16歲高中沒上完,就到服裝廠當工人,工資幾十塊錢,感覺挺好。可我心里也渴望,想做出一點成績。”利用工作之余,她開始學習素描和服裝設計。
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劉曉萍拓展了眼界,對未來有了初步的規劃,遇到了將她領進美容業這個門檻的關鍵人物。
“那次的記憶我一生都不能忘記,我路過美容學校,看見一位氣質絕佳,談吐優雅的女士在講課,她很漂亮,漂亮得讓我覺得自己特別土,一下子下決心要變成她那樣。”
當時,對服飾敏感的劉曉萍被那位女士深深吸引了。“我就試聽了幾節課,突然發現臉原來可以這樣洗,按摩可以這么舒服。”劉曉萍著迷了,一發不可收。
那年是1990年,中原地區的生活美容還是個陌生的概念。
入門
文眉起家 第一家店面遭遇“死鋪”
沒有店面,沒有資金,學完技術想開美容院的劉曉萍就和一家發廊合作,“別人美發,我美容”,可沒人喜歡這個新項目。一個月下來,營業額只有200元,當時房租一個月就要400元。“我就想不能這么下去,得創新。當時流行文眉,我就買了臺文眉機,生意一下子很火爆。”
幾個月之后,劉曉萍有了自己第一家店面,取名“茜茜”,“取名字的時候,大家就是隨便念叨,一聽‘茜茜’挺好,正好小時候特別喜歡電影《茜茜公主》,象征著善良、正直的女性,有不謀而合的感覺,就定了這個名字。”
可就在開業的前一天,鄰居的一句“這房子原來死過人,”給了劉曉萍當頭一棒——店面裝修等一切妥當,只等第二天正式營業了,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人措手不及。可退縮是不可能的了,只能硬著頭皮前行。當天晚上,為看護設備,劉曉萍一個人守在店里。漆黑的夜里,二十多歲的她是越想越后怕,好不容易挨到天亮。
“沒有別的辦法,只有硬著頭皮營業了,其實后來想想也沒覺得有啥。”劉曉萍說。
創新
打工學藝 花式盤頭盤出名堂
三年之后,劉曉萍的店面已經穩定下來,再次搬遷還租了間大了一倍的房子。文眉生意依舊火爆,可其他項目卻沒有什么起色,她決定再次奔赴廣州學技術。
“我發現一家美發店,店面很小但顧客爆滿。再一看他們的招牌上,各種各樣花一樣的圖片其實都是盤頭造型,我就拜托老板讓我留下來學習。可他們不招學徒,我就好說歹說讓他們接收了我。”就這樣,她從老板變成了學徒。“那時候學習特別刻苦,從早上九點到晚上十二點,他們在那兒盤,我在旁邊看。晚上回家自己拿著假模反復練習,手劃破了都不知道停一停。”
學成回來,獨到的花式盤頭吸引了大批顧客。最多的時候曾經一天盤了108個,最少也是二三十個。
“那時候鄭州的新娘很多都來我這里排隊化妝、盤頭,生意好了,店面也越做越大。”隨著生活美容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劉曉萍的“茜茜”成了當時的名牌美容美發機構。
感慨
保持特色 別盲從別人的經驗
也正是此時,劉曉萍走進了誤區。“2000年以后,我開始走進了一個誤區,到處學習管理培訓課程,但是那些課程并不適合。”一些錯誤的管理課程讓她一度以追逐利潤為目的,忽略了專業和效果,失去了大量客戶。
“那時并沒有認真思考自己企業的風格,硬套別人的管理模式,現在看來是非常不值得的。總說管理革命、制度革命,也算是革了自己一次命吧。”劉曉萍感慨。
誤入歧途曾經讓劉曉萍的生意大步倒退,引發她的反思。“我現在已走出了誤區,并著重打造自己美容院的特色,不盲目追隨別人的管理經驗。”
眼下,劉曉萍把皮膚修復作為主項目,同時加以新娘形象設計、美發、SPA等項目,終于重新獲得了老顧客的回頭,“再次擁有才會覺得最為珍貴。”創業十余年,在劉曉萍眼里最珍惜的就是顧客對自己的信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