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按:個人通過參與向先進國家、地區(qū)的勞務輸出,既可以開闊視野,學習知識,又能夠相對容易地積累到第一桶金,不失為一條創(chuàng)業(yè)的捷徑。著名的絲寶集團總裁梁亮勝走的就是這樣一條創(chuàng)業(yè)之路。
梁亮勝是老三屆學生。1968年到廣東梅縣山區(qū)上山下鄉(xiāng)。1970年,他參加招工到礦山采礦,還當過團委副書記,后來在工會自學攝影,接著又到《梅江報》、《廣東畫報》當記者。在赴港做工之前,他最后的職業(yè)是文化局的攝影師。
1982年,香港向內地招工,梁亮勝帶著老婆和原先廠里其他40多名青工一道去香港工作。到港后,他們夫妻住在一間不到30平米的房子里,而就在這一間房子里住了3家人,除去公用廚房、洗手間、走道不算,他們自己的空間只有四五平方米。他們夫妻住廳,另兩家人各租了一間房。
即使這樣艱苦,他還是每天晚上堅持去上學。他告訴自己,來香港的目的是想尋求更大的發(fā)展,不是來打工的。3年時間里,他在香港自費學習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而且學得很系統(tǒng),包括航運、英語、國際貿易和經濟管理等課程。
1985年,梁亮勝通過“廣交會”知道內地急需檀香木材,就和內地商家聯(lián)系,結果一下子做成了幾筆大生意,賺了大約200萬元。這就是他的第一桶金。
有了資金和管理知識,梁亮勝開始做實業(yè)。1986年,他選定了化妝品作為創(chuàng)業(yè)的起點。從1986年起,他用了兩年的時間做市場調查并尋找合作者。這兩年里,他幾乎找遍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最后找到一家日本公司跟他們合作。1989年3月,絲寶公司在香港注冊成立。在經營過程中,梁逐漸將太太、表弟等人引入公司進行管理,經過10多年的發(fā)展,目前絲寶集團已發(fā)展成為一家集洗滌用品、衛(wèi)生用品、藥業(yè)、房地產、酒店、文化為一體,年產值超25億元的國際大公司。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網 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