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期待的新能源規劃出臺日期臨近,但操作中很可能會生變。
“規劃重點調整了風能和太陽能產業。”7月23日,國家能源局有關官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新能源規劃條款上報國務院前有了調整,即此前3000萬千瓦風能發電規模到2020年調整到一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規模從180萬千瓦調整到上千萬千瓦。對規劃出臺時間,該官員并未明確回答。
“規劃的出臺時間起碼延期至年底。”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本報記者,該規劃迫切需要納入“十二五”規劃,以便在全國范圍內統籌安排。
時間表延期說法,記者從其他渠道得到了可靠佐證。而規劃出臺前提是,發改委界定新能源與電網系統相關的對接標準,且需進一步在財政、價格、稅收、技術研發等方面給予支持。而市場分析,備受詬病的上網電價機制缺位是規劃延期出臺的最大羈絆。
內容有調整
5月21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明確表示,要把新能源培育成新經濟(凈值,檔案,基金吧)增長的戰略性產業。旋即,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斷言:“新能源產業是擴內需穩外需的有效手段。”而定位于宏觀管理的國家能源局,更是抓緊制定新能源發展規劃。記者注意到,5月份國家能源局兩次對外宣稱:“新能源規劃初稿已制定完畢,將上報國務院。”
不僅如此,6月1日在國新辦舉辦的新能源規劃新聞發布會,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再次宣布:“新能源發展規劃將按照程序上報國務院,擇機出臺。”但意外還是發生了。時隔一個月之后的7月3日,張國寶就新能源的講話改變了此前一貫的立場——退回到“新能源規劃仍在討論中”。
一位參與制定規劃的國家能源局官員向本報記者證實:“該規劃重點轉向中長期發展規劃,既包括3年短期發展規劃,也包括中長期發展規劃。”該官員在回答記者“規劃出臺有沒有時間表”時,用詞模糊,“會盡快擇機出臺。”
林伯強在分析規劃從制定到上報國務院審批再到最終定稿的流程后認為,規劃出臺時間最快也要到年底,這和市場預期有相當大的差距。
扶持力度加大
從表面上看,新能源規劃延期出臺的原因是內容有調整。記者采訪了解到,新調整內容對新能源扶持力度將更大。
據上述官員透露,在新能源發展規劃中,目標調整的重點是風能和太陽能產業,而核電的規模也做出相應的調整。
“與之前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不同,新能源產業需要的不僅僅是振興,更需要培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主任王金照表示,新能源產業化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