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板的造富故事中,最為傳奇的非愛爾眼科的董事長陳邦的故事莫屬:一個不懂眼科技術的“外行人”憑借開眼科醫院登陸創業板富豪榜。
愛爾眼科登陸創業板首日收盤價報51.9元,以此計算,陳邦持有的2380萬股股份賬面財富就達到了12.35億元。除此以外,陳邦控股的41.65%的湖南愛爾投資也持有6000萬股愛爾眼科,則陳邦的實際持股量合計達6544.6萬股,因此,陳邦的身家高達33.97億元,成為創業板第二大富豪。
愛爾眼科的招股說明書中對陳邦履歷的介紹極為簡單。現年44歲的陳邦是愛爾眼科創始人,碩士畢業,湖南大學兼職MBA導師。但在這張簡單的履歷表背后,陳邦卻有著極為豐富且頗具傳奇色彩的個人經歷。陳邦是軍人出身,退伍后做過器材代理、文化傳播,還做過房地產,涉足頗廣。
這個土生土長的長沙人,在他身上顯露出長沙人性格里特有的騾子精神。正是這種不撞南墻不回頭的韌性成就了陳邦,這位40歲出頭的長沙男子,在中國證券史上創造了多個第一:愛爾眼科股份有限公司從2003年開始組建,短短數年間在全國11個省市開出19家連鎖眼科醫院,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醫療服務企業,開創了民營醫療服務企業上市的先河。
愛爾眼科登陸創業板之后,陳邦身家暴漲,成為為數不多的10億級富豪。陳邦的創富故事為創業板增添了不少勵志色彩,也成為長沙人乃至湖南人的楷模。
“我是正宗長沙人,家就在南門口”
陳邦說“我是正宗的長沙人,家就在南門口”。
1965年9月,陳邦就出生在南門口的一個普通家庭。“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老百姓的喜怒哀樂是什么我最清楚,這也豐富了自己的閱歷。”陳邦兒時的記憶,大多和南門口熙熙攘攘的街市場景相關。湖湘人特有的精明干練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以一種極為樸素直觀的生活圖景植入到了他的腦海深處,成為滋潤他日后成長的養料,并且用之不竭。
青年時期,陳邦置身于部隊這所大熔爐,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和方法論。“最關鍵的是,在部隊中我學會了什么叫毅力,”陳邦回顧那些日子說,自己的“逆商”比較高,愈挫愈勇,得益于軍營的摸爬滾打。
“3萬元打天下,那叫不地道”
愛爾眼科成為湖南首家登陸創業板的上市公司之后,其掌門人陳邦白手起家,成就30多億身家的故事,在資本江湖中,成為新的傳奇。盡管陳邦本人對于這些說法未置可否,然而作為一個在南門口長大的長沙人,他確實有一些心里話,要和父老鄉親說一說。
“如果3萬元進入醫療市場,能做到現在的規模,那叫不地道。”對于江湖中“3萬元打天下”的傳說,陳邦一笑帶過,“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個起點。”
從部隊回到地方,已經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激情年代,陳邦和戰友、現任愛爾眼科的總裁李力一道步入商海,從文化傳播到房地產等各個行業廣泛涉獵,時有斬獲,時有波折。最讓他不堪回首的是在海南做房產,那一場房地產風波讓陳邦回到了起點。陳邦至今都不想提及那一段經歷。
絕處逢生
好景不長。2000年,國家開始大力整治公立醫院“院中院”,陳邦只得從公立醫院搬出來,另謀出路,并于2001年在遼寧沈陽開設了第一家專科醫院。但失去了資源依托,愛爾眼科的生意一落千丈。其間,因為生意不好,陳邦的重要合作伙伴同時也是愛爾眼科的技術骨干也選擇離開。
面臨事業上的重重打擊,陳邦大病了一場。
不過,車到山前必有路。2002年以后,不服輸的陳邦在逆境之下選擇與他人或單位合資的形式成立連鎖醫院,2003年初,愛爾眼科在長沙、成都、武漢等地幾乎同時開出了四家醫院,同時大力招兵買馬,此時,眼科醫療已經成為熱門專業,愛爾眼科生意順風順水,名氣直逼北京同濟醫院和中山大學眼科醫院等行業翹楚。
此后,愛爾眼科開始將觸角向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和湖南地級市等三線城市延伸,短短數年間在全國11個省市開出19家連鎖眼科醫院。
愛爾眼科的財報顯示,2006年至2008年,愛爾眼科營收數據為1.91億元、3.2億元和4.39億元。
愛爾眼科登陸創業板之后,陳邦身家暴漲,從最初的3萬元到當前33.97億元的賬面財富,陳邦的創富故事為創業板增添了不少勵志色彩。
“偶然的機會,命運的安排”
陳邦為什么最終選擇眼科醫療行業,用他自己的話說,那真是“偶然的機會,也可以說是命運的安排。”
陳邦在上海的時候,無意中碰到了一位鄰居——此人正在做眼科設備租賃。和鄰居一交談,盡管不懂技術,但眼光獨到的陳邦已經嗅到了這塊300億元產業蛋糕的香味,他“找到了感覺”,并且由此和眼科醫療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