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_亚洲深夜福利在线观看_日韩高清三区_桃色av一区二区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研究報告 » 正文

中國智慧環保產業發展趨勢及建議

發布時間:2019-4-26 來源:《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摘要:智慧環保作為環保技術轉型升級的必然產物,對管好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智慧環保在我國的加速推進,其產業化發展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期,如何從傳統環保產業順利地向智慧環保產業轉型,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是....
摘要:智慧環保作為環保技術轉型升級的必然產物,對管好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智慧環保在我國的加速推進,其產業化發展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期,如何從傳統環保產業順利地向智慧環保產業轉型,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是當前環保企業非常關心的問題。文章基于智慧環保產業發展的現狀條件、政策環境及市場環境調研的基礎上,剖析了中國智慧環保產業發展的形勢,從市場需求的角度探討了未來智慧環保產業發展的趨勢,找出了產業發展需突破的重點,并從投資領域、產業轉型升級及商業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未來智慧環保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我國環保企業理性地參與智慧環保建設提供參考。

智慧環保是互聯網技術與環境信息化相結合的新型環保概念,是環保技術轉型升級的必然產物。智慧環保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環保信息資源,實現了環保一張圖和環境的全面監管,提升了環境保護水平和對外服務的效能,對于管好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1]。智慧環保是投資較大的建設工程,是需要社會廣泛參與,并且進行產業化經營的行為。當前,我國高度重視智慧環保的發展,智慧環保產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期,而如何從傳統環保產業順利地向智慧環保產業轉型,實現企業的升級變革是當前環保企業非常關心的問題。本研究在剖析中國智慧環保產業發展形勢的基礎上,對其發展趨勢及突破的重點難點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未來智慧環保產業發展對策建議,以期為我國環保企業理性地參與智慧環保建設提供參考。

一、中國智慧環保產業發展形勢

自2009 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從此,“數字環保”開始向“智慧環保”邁進,成為了歷史的必然和不可扭轉的趨勢[2]。中國智慧環保從90 年代后期環保信息化建設的提出到“十八大”后真正向智慧環保的演進,經過近20 年的探索。目前政策利好趨勢明顯,環境信息化建設已具有較好的基礎,智慧環保應用技術已相對成熟,互聯網企業也紛紛利用自身優勢開始介入環保領域,互聯網金融也在不斷向環保領域滲透,智慧環保產業已具有良好的戰略環境和基礎條件,發展形勢一片大好。

1. 智慧環保產業前景廣闊

目前我國環境質量差、生態損失較嚴重、產業布局不合理等問題造成的環境形勢十分嚴峻,要實現大氣污染質量的明顯好轉,必須嚴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通過互聯網技術與環境信息化相結合而形成的智慧環保技術,可以有效監測水、氣、聲、渣等環境污染狀況,實現污染監測全覆蓋,促進環境質量監管、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的決策科學化。

智慧環保作為政府引導、社會共同參與的工程,隨著市場力量與社會力量對環境問題的持續關注,以及國家力量所提供的強有力的公共服務供給,將會為環保產業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智慧環保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2. 智慧環保政策利好趨勢明顯

隨著我國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和治污任務的迫切性,一系列環保政策密集出臺,推動環保治理由粗放式的、末端化的治理模式向清潔生產轉變,智慧環保產業發展作為我國環境治理的內在需求,將迎來明顯利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需求環境。隨著國家以及各地政府對城市環境基礎建設的投入不斷加大,以及《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總體方案》、《“互聯網+”綠色生態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政策的出臺,為智慧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2018 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將環保部升格為生態環境部的機構改革方案,環保機構的這一升級變革,一方面打通了環保治理行政壁壘,為優化整合資源和促進環保數據信息的共享創造了條件,解決了智慧環保建設信息孤島的難題;另一方面,職能的擴大對管理提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對智慧環保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可見,我國智慧環保產業迎來了政策紅利。

3. 智慧環保將會引領環保產業轉型升級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環保領域的廣泛應用,環保產業與互聯網可能會實現全方位結合,將會對現有的技術路線、商業模式、管理方式進行調整,促進產業技術的進步,從而使我國環保產業發生顛覆性的變革[3]。以往被動地開展環境污染終端治理的環保企業,現在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從源頭到治理各個環節的全面覆蓋,實現互聯互通,提高環保治理效率。智慧環保的推進使環保產業實現了鏈條式的發展,環保產業技術得到了升級變革,為環保企業擴大規模、提升競爭力帶來了機遇。隨著“十三五”新一輪環保投資大幕的拉開,全國各省市都相繼加大投入,積極推動智慧環保系統的建設。與此同時,北京雪迪龍、聚光科技等各大環保企業也瞅準了智慧環保的商機,率先加入到了智慧環保建設的大軍中。隨著各大環保企業投入智慧環保建設的力度加大,將會引領環保產業轉型升級。

4. 智慧環保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商業模式單一

(1) 智慧環保市場需求空間巨大

近年來我國環保支出規模的大幅增長凸顯了我國環保市場具有較大的需求空間。從支出規模上看,從2007 年的995.82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5672 億元,增長了5.7 倍,支出規模大幅增長;從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比重來看,環境保護支出比重從2007 年的2%增長到了2017年的2.79% , 如表1 和圖1 所示。





環保支出規模和比重的提升不僅凸顯了環境保護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重要地位,還說明了我國環保市場具有較大的需求空間。

智慧環保作為環保發展的必然趨勢,將是未來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其需求空間巨大。假設未來我國34 個省級行政區、334 個地級行政區、2800 多個區縣都推動智慧環保建設的話,那么,顯而易見智慧環保的需求市場將是非常巨大的。

(2) 未來五內年智慧環保

市場投資規模持續增長隨著我國環保業務由“廠內”業務向“廠外”綜合化業務延伸,對環保技術和設備的要求越來越高,投資需求也會持續增長。2000 年以來,我國環保投資額呈逐年增長態勢便說明了這一點,見表2 和圖2。





的主要建設方向。2016 年發布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首次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戰略地位,為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投資力度指明了方向。從財政投入來看,2016 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9220 億元,投資額占GDP 的比重為1.24%。參照國際經驗,假設2020 年環保投入占GDP 比重將超2%計算, 以2016 年環保投入占GDP 比值1.24 為基準,2017- 2020 年間環保投入比值年平均增長率為12.3%,對應十三五期間投資則為近10 萬億元,遠超十二五期間的4.3 萬億元。可見未來五年是我國環保事業發展的高峰期,隨著國家對大環保格局的推進,作為以末端治理為主的傳統環保產業將失去競爭優勢,財政環保投資的主要方向將會側重于智慧環保領域。

未來五年,智慧環保的潛在市場投資規模將會持續增加。從市場投資需求來看,如果未來我國34 個省級行政區、334 個地級行政區、2800 多個區縣都推行建設智慧環保的話,加上建成后的運營管理投資,我國智慧環保市場的投資規模必將十分宏大。以我國無錫市投資3000 萬元于2015 年啟動并初步建成完整產業鏈條的“感知環境智慧環保”應用示范工程為例。

假設未來3~5 年,我國34 個省級行政區、334 個地級行政區都按照無錫市“感知環境智慧環保”應用示范工程的標準建成一項智慧環保項目,其潛在的市場建設投資規模將會超過110億元,加之后期的運營管理投資和2800 多個區縣對智慧環保建設的投資,由此可知未來智慧環保的潛在市場投資規模將會持續增加。

(3) 商業模式相對單一,智慧環保建設資金缺口大

我國智慧環保建設才剛剛起步,目前形成的運營模式仍以政府為主導、市場運營為輔的模式。主要形成了三種商業模式:一是政府投資運營,企業參與建設的模式。如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的“全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項目”是由環境保護部投資3300 萬元建設而成,再如哈爾濱市環境保護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無錫環境監控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項目等均是由政府投資運營、企業參與建設的項目;二是市場化運作,公司化運營,政府購買服務。典型的案例是衢州環保項目建設,該項目實行“市場化運作、公司化運營、政府購買服務”的商業化運作模式[;三是政府與企業合資建設與運營的模式。該模式也就是PPP 模式,是我國當前建設智慧環保最普遍的商業模式,但該模式由于仍存在制度建設不完善,利益分配難以協調等問題,目前PPP 模式的運營還不廣泛。智慧環保建設的投資需求較大,而目前我國仍以政府投資為主,故而資金缺口仍較大。

二、中國智慧環保產業發展趨勢

隨著“互聯網+ 環保”的深入融合發展,我國已實現了從“數字環保”向“智慧環保”的轉變。如今,智慧環保建設技術均已成熟,未來智慧環保產業市場的投資重點集中在感知層的環境監測領域與服務層的第三方綜合服務體系建設領域。這給掌握智慧環保數據端的環境監測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同時對智慧環保的現有服務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智慧環保產業發展趨勢如下。

1. 環境監測行業將會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2015 年國務院發布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提出到2020 年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4]。“十二五”期間及“十三五”初期,雖然各項政策推動監測行業快速發展,但在整個環保行業中,監測行業的市場體量依舊比較小。2011- 2016 年,環境監測行業銷售額從108 億元上升到271 億元,增長了1.5 倍,但是監測行業的整體規模只相當于水務處理的8%,固廢處理的15%[5]。而且,由于環境監測的基礎性,未來對水、氣、土領域監測市場的持續需求,也為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1) 環境監測站點建設需求空間巨大

目前,我國雖然正在大力建設環境監測網絡,但是遠未完善。以大氣和水環境監測網絡為例,我國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網以城市站為主,根據規劃統計,目前“國控點”的城市站達到1436 個,實現了全部地級市的覆蓋。但是目前空氣環境監測網絡還遠未完善,縣級監測站點亟待建設,農村監測站點也奇缺。水環境監測方面,截至2013 年,我國已經建成地表水量監測9414 個斷面,其中國控斷面972 個,建成飲用水源地監測點位912 個,在882 個近岸海域國控站點開展了近岸海域水質監測。但是各級地表水監測斷面基本集中在城鎮附近,有效監測河長有限,河流水系沒有背景斷面,只能監測地表水表層,深層水不能測。

根據《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部署,到2020 年要初步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要在我國34 個省級行政區、334 個地級行政區、2875 個縣級行政區以及39862 個鄉級行政區建設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那么監測站點的建設將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2) 環境監測設備市場需求加速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在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2016 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經濟運行整體保持高質穩定增長,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環保裝備制造業增速在機械制造業名列前茅。截至2016 年11 月底,環保專用裝備產量81.86 萬臺(套),同比增長25.8%,增速位列129 個機械制造細分行業中第5 位;主營業務收入2951.7 億元,同比增長7.9%。據工信部《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十三五”時期環保裝備制造業目標是,到2020 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0000 億元,重點領域包括大氣污染防治裝備、水污染防治裝備、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等方面。



以環境監測行業“十二五”期間保持了2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來看,保守假設“十三五”期間復合增長率為15%,則到2020 年行業一次性采購規模將達到104.6 億。再考慮到監測設備的更換周期為5~8 年,假設購買的設備有30%需要更換,則2020 年市場實際投資規模將增長到120 億。具體情況如圖3所示。


(3) 環境監測由銷售設備向提供檢測數據為主的綜合服務商轉變

現階段的環境監測行業的商業模式主要為跟客戶簽訂環境監測設備的銷售協議,同時為設備的運行維護提供服務,行業的利潤大部分來源于設備銷售。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除了向行業上下游不斷延伸產業鏈,形成集環境監測設備制造、環境監測系統運維等傳統功能于一身的綜合服務商,部分企業還在探索專業為環保部門和企業提供環境監測數據的商業模式,即通過向排污企業租用環境監測設備,將設備銷售的利潤包含在環境監測運維的服務項目里,將現階段排污企業設備采購和監測運營兩項服務合并為提供環境監測數據一項服務,簡化交易流程。同時,自身搜集的環境監測數據將為一個地方生態環境和污染情況的大數據研究提供支撐,為探明某個地區環境污染的形成、生態環境的變遷及發展趨勢提供客觀的分析依據。

2. 智慧環保第三方運維服務是未來需求重點

隨著智慧環保在全國的全面鋪開,而各級環保部門的人員編制數量有限,在此背景下,構建第三方服務體系將是保障智慧環保建設和應用持續健康運行的必然趨勢。第三方服務體系和機構包括研究機構、咨詢機構、監測部門、評測部門、標準研究組織等,為總體規劃與技術路徑選擇提供專業支持,為檢測采集設備的準確性、穩定性等提供標準與判斷,為環保物聯網的儀器運維、監控中心運維、貫穿于環保領域中央、省、市三級應用的軟件運維及可持續性建設與應用提供支撐。以環境監測為例,伴隨著環境質量加速惡化和環境治理的市場化程度提升,政府對于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精確性要求快速提升。在杜絕假數據、提升監測數據精確度,同時不增加地方政府崗位編制的前提下,綜合考慮政績壓力和經濟性優勢,聘請專業第三方提供運維服務,將成為地方政府保障環境監測站穩定運營和數據準確性的最優選擇。

3. 環境監測市場和第三方綜合服務市場是未來最具投資前景的領域

“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環保產業的創新升級發展刻不容緩。智慧環保則是“十三五”規劃下最確定、范圍和資金容納程度最大的主題。目前智慧環保產業已具有較好的政策環境,技術基礎也已成熟,智慧環保產業的發展也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各類相關企業也紛紛搭載智慧環保的便車尋求商機。據目前智慧環保主要市場競爭參與者來看,智慧環保市場競爭主體主要有IT 軟件服務商、環境監測和分析儀器廠商、物聯網企業等,分別從環保IT 服務解決方案、環境監控系統以及環境在線監控系統綜合集成等領域分別切入智慧環保市場[7]。但目前,智慧環保建設的技術體系已相對成熟,未來最有前景的投資市場集中在智慧環保感知層的環境監測領域和智慧環保第三方綜合服務體系建設的領域。

三、中國智慧環保產業發展突破的重點和難點

智慧環保產業作為環保產業轉型發展的必然產物,其發展環境和基礎已相對成熟,應用前景廣闊,產業將迎來發展的春天。未來,智慧環保產業建設發展應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1. 感知層和服務層的建設將是智慧環保產業關注的重點領域

智慧環保產業作為環保產業領域最具潛力的發展領域,將在“十三五”期間獲得加速發展,未來智慧環保建設的技術已相對成熟,而環境監測和智慧環保的運維管理將是一個長期的投入,而環保管理部門無力承擔,需要社會力量來幫助完成,這為環保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未來環保產業關注的重點將集中在環境監測及環保第三方綜合服務領域。

2. 環保企業如何利用“互聯網+”實現由大變強是突破的重點和難點

隨著“互聯網+”越來越“火”,環保產業與互聯網將會全方位結合,將會改變環保產業現有的技術路線、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促進產業技術的升級,從而對環保產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8]。比如,以往的環保企業在固廢處理領域始終處于終端,前端比較被動,現在可以將互聯網終端植入到垃圾分類、收運、處理處置的各個環節,人、物、車全部互聯。

傳統環保企業不“觸網”就意味著等死,但“觸網”面臨線上、線下互搏等一系列復雜問題。自身沒有互聯網基因的環保產業如何利用“互聯網+”實現由大變強是未來突破的重點和難點[9]。此外,對于掌握智慧環保數據端的環境監測企業,在未來的智慧環保發展過程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如何實現從設備商到系統集成商,再到平臺運營商的轉變也將是其思考的重點。

3. 智慧環保系統軟件類產品是未來需求重點

從智慧環保主要需求來講,主要有硬件設備及軟件系統服務兩大需求,其中硬件設備方面主要是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和環境保護設備等環保產品,軟件需求方面主要有環境監測系統、工業過程分析系統等軟件及系統集成服務和運營服務需求等。隨著智慧環保的廣泛應用以及智慧環保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軟件系統產品仍然是智慧環保行業所需的主要產品。綜合而言,目前我國智慧環保行業市場仍屬于政府主導需求,其需求重點主要是智慧環保系統軟件類產品,這將為儀器類廠商轉型發展提供了契機。

4. 智慧環保建設后期的運營維護是未來的發展商機

目前我國智慧環保行業市場仍屬于政府主導需求,雖然建我國34 個省級行政區、334 個地級行政區、2800 多個區縣都建設智慧環保的話,關于運營維護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政府在建設后既無精力也無能力進行后期的持續運維,必須依靠市場運作模式來開展。因而,智慧環保建設后期的運營維護將為環保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商機。

5. 商業模式的創新是突破的重點

智慧環保在我國目前的商業模式仍以政府出錢建設或政府購買服務政府使用為主,而政府的資金比較有限,無法承擔起大范圍、大規模的建設工作。而現有的PPP 運作模式由于其復雜的構成主體使其存在責任不明確和利益分配不均等現象,導致各個市場主體出現相互推諉、爭奪利益的行為,這種模式從長遠來看不持久。因而,創新商業則是未來智慧環保建設的突破重點。

四、中國智慧環保產業發展的建議

1. 企業應在感知層和服務層的建設方面尋求商機,找準盈利點

“智慧環保”的總體架構包括感知層、傳輸層、智慧層以及服務層等層次,目前建設重點在感知層與服務層。在感知層面,利用方便感知、測量、捕獲以及傳遞信息的感知系統,實時感知污染源和環境質量等各種環境參數;對于服務層,利用云計算、虛擬化、模糊識別等智能計算技術,整合和分析海量環境信息,建設具有高速計算能力、海量存儲能力、實時處理能力、深度挖掘能力的智能環境信息處理平臺,為實現真正的智能化提供信息服務與平臺支撐。目前,對于新進入智慧環保領域的企業,應在感知層面感知系統和服務層面智能環境信息處理平臺方面尋求市場商機,特別要關注軟件類產品的市場商機,依托已有的基礎,從中找到盈利點和進入市場的機會。對于掌握智慧環保數據端的環境監測企業,應利用自己的先天優勢,轉型發展,搶占智慧環保的市場先機,實現從單純的設備提供者向環境監測系統及運營維護轉型。而對于擁有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企業,要想進入智慧環保領域,應側重于向智慧層尋求發展商機,利用智能計算技術,整合和分析海量環境信息,建設智能環境信息處理平臺。

2. 瞄準智慧環保建設后期維護運營環節的需求市場,搶占先機

當前智慧環保處于加速發展階段,從國家到省、再到地方都在加速建設智慧環保,預計將會在2~3 年后大部分省市建成,之后的維護運營將會持續進行,而政府部門既無能力也無精力進行后期維護運營,只能依靠市場開展。因此,對于新進入智慧環保產業領域的企業,應重點瞄準智慧環保后期的維護運維環節,持續跟蹤市場客戶智慧環保建設進度,尋求機會進入智慧環保后期的維護運維產業市場。

3. 傳統環保企業應利用“互聯網+”技術促進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

對于傳統的環保治理企業,應充分融入“互聯網+ 環保產業”中,提高對環保前端信息的反應速度,轉變服務的技術路線、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加快轉型升級,做大做強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對于自身沒有互聯網基因的環保產業,應充分尋求合作伙伴,加快“互聯網+ 環保產業”的建設,搶占智慧環保市場。對于有一定互聯網基礎的企業,應考慮做大做強,提高智慧環保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4. 創新商業模式,提高盈利效率

目前我國智慧環保的建設仍以政府投資建設或購買服務為主,但隨著未來智慧環保建設的發展,特別是后期的運營管理將需要巨大的投資額度,而單靠政府出資建設將難以維系智慧環保產業市場的正常運轉。因此,智慧環保企業應不斷創新商業模式,開辟新市場。例如,對一些縣級無投資建設能力的小城市開展免費的試點建設,當建設取得一定成效時,一方面爭取其后期的付費維護管理,另一方面通過試點的推廣爭取符合條件的或對項目感興趣的大城市購買服務及參與其后期維護。再例如,將智慧環保與旅游結合擴大盈利空間,一方面,智慧環保的建設系統可作為科普旅游的資源,另一方面,智慧環保建設的效果和成果可作為景觀旅游的資源。如國外哈德森河在智慧環保的推動下得到了重生,已逐漸恢復其清澈的水質和優美的環境,現在每年的父親節周末,都有一個持續兩天的環保音樂節———清水節(Clear water Festival)來慶祝哈德森河的重生。此外,也可將環保監測設備銷售的利潤包含在環境監測運維的服務項目里,以利于智慧環保項目的營銷。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襄县| 长葛市| 靖安县| 阳高县| 中牟县| 来凤县| 秦皇岛市| 百色市| 云南省| 武强县| 克拉玛依市| 英超| 巩留县| 囊谦县| 崇明县| 博爱县| 民权县| 和田县| 万荣县| 鸡东县| 荣成市| 南宁市| 辛集市| 乌苏市| 黄骅市| 建瓯市| 宜阳县| 治多县| 靖西县| 灵川县| 安化县| 瓦房店市| 郴州市| 金华市| 吉木乃县| 启东市| 安阳市| 长治县| 康平县| 桂平市| 马山县|